二维码
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研究  > 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已来临

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已来临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3162 发布时间:2015-4-2 QC检测仪器网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也是今后我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在12月2日举行的全国“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工作交流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如是说。

  周济表示,当前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仍不是制造强国。他认为,我国制造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而制造强国应具备4个主要特征:雄厚的产业规模、优化的产业结构、良好的质量效益和持续的发展潜力。“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周济说。

  为此,中国工程院在2013年1月启动并开展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经过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一年多的调查研究,项目已取得初步成果:提出了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建议,明确了我国成为制造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和各项指标,并提出了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指导方针和战略对策。

  “中国制造2025”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其目标是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使中国在2025年进入制造强国行列,实现工业化。

  周济表示,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交汇点的重要机遇期,智能制造——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被放在“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位置。

  制造业创新的内涵包括3个层次:产品创新、制造技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在这三个层次中,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制造业创新的重要途径。”周济说。

  德国工业4.0就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表现出两个根本性的产业模式转变:一是从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规模生产;二是产业形态从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

  “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新形势下的制造业必将在新产业模式的引导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周济表示,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只有加深认识,积极实践,才能抓住这一机遇。

  纵观机械产品创新升级的历程,蒸汽机技术这一共性使能技术所带来的动力革命,曾催生出“蒸汽一代”机械产品;电机技术这一共性使能技术所带来的另一场动力革命,则促成了“电气一代”机械产品的产生;如今,数控化和智能化这一共性使能技术不仅使机械产品从“电气一代”跃升为“数控一代”,并且正在逐步向“智能一代”机械产品进化。

  “如果说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那么数控一代就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突破口。”周济说。

  具体而言,一是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通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二是要政府主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培育一批重点数控产品、重点企业和重点集群,推动中国机械产品全面升级换代;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用金紧密结合,建立“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体系。

  周济表示,力争到2020年,中国机械产品全面应用数控技术,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到2025年,中国重要机械产品升级为“智能一代”,中国制造业在主要领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的贡献。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明日开展!2025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
关于邀请参加 2026 第三届中国(
开春来深圳,看全球先进精密制造!20
2026第七届厦门国际风能大会暨海上
关于邀请参加“中国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
第三届中国电子智能制造(实装)示范线
与您相约 | 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邀
APE 2026亚洲光电博览会:汇聚
第106届中国电子展盛大开幕!电子信
圆满收官!NEPCON ASIA 2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3月天津机床展:携手百家商协会,打造
第22届天津机床展:3月黄金档期成关
3月天津机床展同期活动:技术、人才、
2026天津机床展:京津冀万亿机床采
3月天津机床展:聚焦前沿技术,汇聚行
全链覆盖技术领航 第22届天津机床展
天准科技二十周年峰会隆重举行:感恩同
“天地大美,道不远人” | 美道基金
周年福利预警!蔡司工业质量商城两岁啦
金秋全国科普月 点亮梦想之光活动继续
国庆长假将至,三坐标测量机“休假”指
重磅签约 | 衡阳市与海克斯康达成战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