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北国老剑
【导读】中国模具行业发展三十年来,从起步到飞速发展,再到平稳增长,一直经历着不断的转型升级。谈到模具行业正在进行着的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武兵书谈到了产业链延伸这一概念,他说:“目前模具行业的产业链延伸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向上延伸,参与产品和制造工艺技术的开发;另一个方向是向下延伸,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向上延伸是技术结构优化的需要,而向下延伸则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因此,合理的产业链延伸,对于模具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转型升级是模具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武秘书长回顾了模具行业通过不断转型升级实现了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后指出,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工业经历了二十多年快速发展,许多行业成了世界大国,但由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制约,极少行业成为制造强国,特别是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时,我国制造业 “只大不强” 的 特点,限制了它的增长速度。为此,2011年国家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大幕再次拉开。
我国模具工业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现代模具工业体系,并通过不断转型升级不仅基本满 足了我国制造业发展对模具的需求,而且具备了规模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成为世界模具制造大国和模具贸易大国。这期间,汽车模具的发展转移了模具生产能力200亿元左右,模具出口转移了模具生产能力230亿(2012年)。
但与其它制造业一样,我国还不是模具强国,同样需要通过转型升级,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由大转强。2012年和2013年,中国模协按照《规划》的指导思想,在模具行业开展中国模具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的研讨、交流,并按照《规划》提出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积极沟通各级政府和会员企业,结合行业实际,推动中国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
武秘书长指出:“进入2013年,企业大多不再刻意追求数量的增加,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国内模具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国外相比,每年是否有所进步,自身模具行业的结构是否更为合理。单纯的GDP增长,对模具行业意义似乎不是很大。”
实现我国模具的由大转强是一个系统工程
武秘书长说:不断转型升级是我国模具行业实现由小到大的主要动力,也是模具行业的优秀传统。过去二十年,由于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拉动,中国模具行业更多关注模具设计技术和加工装备等生产能力的提升,2010年我国模具行业的总产量和模具出口都进入了世界大国行列。新一轮转型升级的关注点是模具品质和企业效益,完成我国模具的由大转强。但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整个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看待,从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品牌培育、国际化程度等多层面提升我国模具企业的能力和水平。
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
武秘书长说:《规划》指出,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这一点非常适合模具行业。其中突出的特点是模具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正在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在1980-1990年代,模具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进入二十一世纪,企业开始建设技术创新的机构,并通过产学研和产业技术联盟等方式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些国家级的创新机构加强了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共同推进两者之间有机有效结合,企业正在将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一点在技术改造过程中体现的更为明显,2012年和2013年模具行业有12个企业得到国家发改委“产业振兴技术改造”项目支持,总投资超过15亿元,国家补助超过1.5亿元,成为继国家税收优惠政策之后,在技术进步方面国家支持力度最大的项目。
提高中国模具企业国际化水平
武秘书长指出,在模具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出口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之一。我国模具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模具产能有很大的提升,部分分行业在中国的模具市场上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通过出口,不仅可以缓解模具产能过剩的压力,而且对于提高我国模具工业的技术水平和模具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从目前模具的出口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武秘书长说:“我们国家的模具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往往存在售后服务不健全,如此一来,外国用户不愿意购买我国模具。然而,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来说,如果在国外建立售后服务中心,从出口的数量和售后服务中心的投入比例来看,很不划算。这种问题,主要发生在中小型企业的身上。”
武秘书长继续讲道:“目前,零星出口和集团出口的利弊成为当下行业探讨的问题。作为中国模协,主要是联合和推动整个行业提高模具出口企业尽快提升国际化水平、并及时向政府反映模具行业在国际贸易方面出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争取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中国模协于2013年4月在商务部支持指导下召开了首届中国模具行业出口工作交流会,确定在中国模协会员中开展“模具出口重点企业”评定授牌工作;10月在美国底特律举办了“中美汽车模具技术交流、商贸洽谈大会”,为模具企业国际化水平提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探索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人才的途径
在整个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中,所有工作的开展,如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国际化进程等都离不开人才。从目前的模具发展来看,高素质专业人才缺口仍然比较严重,这极大地抑制了模具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何培养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人才,中国模协一直在进行着积极探索。
武秘书长说:“去年,模协参与了教育部高职高专模具类人才培养的行业评估工作,目的是促进更多的院校培养的模具类人才能够更加符合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更快地推动模具行业转型升级的工作。”
武秘书长指出,当前,企业的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推进,模具企业对于外贸类人才需求较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不尽如人意:学外贸的不懂模具,学模具的外贸水平不高。当前,一些模具企业通过将一些模具技术人员送到外语机构或外贸学院做短期培训等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
武秘书长说:“模具本身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商品,因此在销售过程中不能与其他商品相比。模具的销售,同时也是技术的销售,这就要求销售人员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熟悉外语及外贸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模具市场。”
产业集聚区:模具产业发展的市场选择
我国模具行业的发展,产业集聚区是其显著特点。如今已经形成了许多模具产业集聚区,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浙江黄岩、余姚、宁海、慈溪、宁波北仑、广东深圳、东莞横沥、长安、江苏昆山,河北泊头等模具产业集聚区。
武秘书长说:“产业集聚区的建立,是市场发展的选择。企业集聚后,更利于发展。产业集聚区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在产业集聚区内,企业只需要专心做模具的研发和制造,周边服务(如材料、标准件、刀具、小型机床及热处理等配套服务)都会有专门机构或企业来提供。此外,产业集聚区的建立,推动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如检测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精密设计研发中心等。”
武秘书长指出,对于中小型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区,可以注册基体商标、打造基体品牌,如此一来,更容易进入国际市场,促进产业集聚区整体的国际化水平。
检测技术:模具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模具的检测中,主要包括尺寸精度和材料性能两方面的检测,接下来还会有在线测量、程序控制等方面的检测。如今,移动式的光学测量、非接触和接触的测量是模具厂应用最广泛的测量手段。
武秘书长说:“目前,精度检测和在线检测时模具行业中应用最多的两项。材料性能方面的检测,大多被分在与之配套的其他行业里,如钢厂等。在模具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检测仪器不断精益化和高效化,未来,检测在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中应用会越来越多,如在反求工程中,通过测量手段将一个实物转化成数字模型。检测技术在模具行业基于信息化的自动化制造技术发展中,将起到基础作用。”
产业链延伸:模具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武秘书长说:“从模具行业自身的产业链发展情况来看,需要进行延伸发展。向上延伸,参与产品和制造工艺技术的开发,是技术结构优化的需要;向下延伸,参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是行业结构优化的需要。如此一来,对于模具行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纵观整个模具的产业链,我们发现,虽然模具行业产能已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下游的产品制造仍然不足。武秘书长说:“在汽车模具、电子模具等领域已经开始涉足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具企业凭借自身模具制造的优势,转而去做下游的汽车产品,不仅解决了模具产能过剩的问题,而且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模具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和改造,两者互相促进,对企业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好处。”
中国模协:与模具行业共同成长
三十年来,中国的模具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1984年成立的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始终与模具行业共同成长。 2014年是中国模协成立30周年,中国模协将出版纪念画册,记录30年来中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成长历程,表彰和缅怀为为中国模具工业和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领导、专家和模具界同仁,并于今年十月份举行庆祝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