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22”中石化输油管道泄漏爆燃事故后,用气安全已成为各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国家安监总局已部署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油气管道、城市管网等为重点的生产安全和公共安全专项整治,油气管道在线监测或将迎来新发展机遇。
中石化青岛管道爆炸事故敲响警钟
因为经常性的管道意外,各国至今仍在如何确保油气管道安全的努力中挣扎,不仅政府部门在不断修法以完善监管制度,从管道运营商到环保团体,也持续关注政府如何落实油气管道检查。
石油和天然气输运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管道输送相比道路运输具有安全、便捷、经济的特点,但管道可能由于外部扰动、腐蚀、管材和施工质量等原因发生失效事故,威胁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尽管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当前我国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在管理方面,我国也开展的大量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油气管道的安全性仍有一定差距。
有数据显示,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率平均为 3 次/(1 000 km·年),远高于美国的 0.5 次/(1 000 km·年)和欧洲的 0.26 次/(1 000 km·年)。据统计,我国油气管道事故,多为人为因素所致,近些年来,第三方破坏对我国油气管道事故的"贡献率"高达 40%,随后依次是腐蚀、管材质量、施工质量和突发性自然灾害。为保障油气管道输运安全,需要对管道实施监控,当管道发生泄漏和有外力实施破坏行为时能够及时告警和预警。
在中石化青岛管道爆炸事故之后,对于油气输送的安全性很有可能提到十分重要的程度,又逢冬季目前属于用气高峰阶段,国家很可能展开对于石油天然气、危险化学品的大检查,同时对于生产安全监测方面将加大建设力度。因此对于相关的企业势必会带来产品需求的提升,比如安全生产监测的汉鼎股份,拥有城市地下管网可燃气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汉威电子等,都有望受益于本次两部委的部署。
多种监测方法力保油气管道安全
管道内油气泄漏的检测有不少方法,但基本可归纳为人工巡线、内部检测、外部检测等三类。所谓“人工巡线”,顾名思义是通过人力的方式,对油气管道进行定期检查和巡视,目前国内的石油公司基本都会采用这种方式,而巡线人员既有专职队伍,也有服务外包。当然,有的国外公司开发出了航空测量与分析系统(把装置装在直升机上,并通过飞行巡线来检测),但这种装置目前在国内极少。
而从内部检测来看,清管器的使用也较普遍。上述杨先生表示,普通的清管器,中国有十多家核心生产企业,而且该类技术较简单。当在一条油气管道建完后,相关人员通过运用清管器,则可以将管道内的积水、轻质油等腐蚀性物质清除出来。当然,部分管道运营了一段时间后,再使用清管器来做清理的做法也存在。 另一方面,虽然清管器可能有十多亿元的市场容量,但我国最先进的还只是“漏磁式”清管器(即通过永久磁铁来磁化管壁,而管壁内外的损伤、泄漏等部位再通过传感器进行统计),这类技术的缺点是,漏磁信号或传感器本身会受管道的压力、所在环境等影响,缺乏灵敏度。而在海外,更好的检测技术则是在管道内放置一个机器人,并行走于整条管道,拍摄及记录相应的漏点,再进行数据的储存与处理,让维护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原油泄漏状况,便于及时处理。
就外部检测,则有流量法、压力法及光纤法等等。流量法和压力法在国内很常见。有媒体报道称,11月22日的中石化青岛爆燃事故当天凌晨2点40分,中石化管道储运公司潍坊输油处的监测漏油设备就显示,东黄复线黄岛出站压力迅速下降。在无跳泵的情况下,这就是漏油信号。而这就是所谓的“压力法”检测。
光纤检测推广有难度
而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光纤检测手段,尽管国外有不少管道公司在使用,但在中国有一定的推广难度。光纤检测,就是在油气管道上铺一段光纤,只要有泄漏点,就会马上被发现,其精度相比前两种方式则更高一些。“而且,这类技术其实主要掌握在华人手里,如日籍华人做得就不错,加拿大等也有华人在做。”
但林先生说,目前光纤法的最大掣肘则是在服务报价上。假设以30公里的油气管道来计算,施工费用可能在60万元左右,而光纤设施的价格约为每米2元钱(30公里约6万元),因而总服务价格在66万元上下。但如果是流量法的话,30公里投入十多万元,要比光纤法便宜。而且,光纤安装通常要在管道设计的时候进行,这要比油气管道建完后再布置光纤会更节省成本,也减少麻烦,不过这需要设计院和石油公司配合,目前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