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生,生于1938年02月,196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原西南联大)物理系,终身从事无损检测事业,1997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1962年~1998年,在北京内燃机厂工作,在中央实验室主管无损检测技术的工作。
1998年~至今,在瑞迪(北京)探伤设备有限公司工作,负责磁粉探伤技术和设备的研发主持工作。
1980年07月~次年06月,完成“荧光磁粉连杆全自动探伤方法的研究”(项目负责人),1981年通过部级鉴定,总结文章被推荐位第十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宣读论文。
应邀出席11届世界无损检测国际会议(时间:1985年10月,地点:美国拉斯维加斯),会后随团考察美国国家标准局、PSEG研究所、底特律ASME总部,并参观福特汽车公司汽车装配生产线。
学术活动:
1)自1983年以来,多次受聘担任机械、冶金、空军及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会,担任技术鉴定主任,并负责主持鉴定工作。
2)1984年,先后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磁粉渗透专业组副主任委员,主任文员,分会理事,常务理事,以及北京市无损检测学会副主任,北京市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等职务。
3)1985年,开始受聘为机械部系统、市汽车公司、市劳动局无损检测人员培训考核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主讲教员以及参与机械、冶金、铁道、水电等系统授课及考核工作。
磁粉、渗透检测作为五大常规检测方法中的两个,目前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铁路和特种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磁粉、渗透检测技术从无到有、从仿制到创新,如今,我国已具备独立研发高精尖磁粉检测设备的能力。在发展的几十年里,无数“无损老兵”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磁粉、渗透检测事业。今天,仍然有一些“无损老兵”顶着花白的头发,尽自己的能力为这个行业做着贡献。
为了了解磁粉、渗透检测行业六十年来的发展现状,以及一代“无损老兵”的工作经历,《QC检测仪器》记者非常荣幸地采访了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磁粉、渗透专业学会委员会委员陈健生。
投身检测:有一种态度叫“青春无悔”
20世纪50年代,我国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设立了无损检测部门,开始进行五大常规检测。由于刚开始建设,整个行业不仅缺设备,更缺人才。陈主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毅然加入到了无损检测建设的队伍中。陈主任告诉记者:“那时国家开始有计划地投资建设实验室,但是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技术,整个行业最初发展是非常缓慢的。1962年,我从云南大学毕业后,被直接分配到了北京内燃机厂,当时上面领导给我的任务就是让我主持建设无损检测中的五大常规检测。”
“但是我那时也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可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你必须顶着压力去做。”陈主任说他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实践工作以及同行之间的交流。当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时,陈主任除了埋头于实验室的工作外,大大小小的会议、以及行业内的组织,他都会积极参与。陈主任说,与同行的交流使得自己眼界变得更宽阔、知识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1976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无损检测分会正式成立;1978年,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磁粉、渗透检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同年,举办了全国性的技术交流会。陈主任经过别人介绍,加入了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磁粉、渗透检测专业委员会。
在八届委员会里,陈主任三次当选为主任委员。委员会当时的工作就是组织一些关于磁粉探伤和渗透探伤的经验交流会,通过技术上的交流,推动磁粉、渗透检测在各个工业部门的应用。通过这样的大大小小的会议,人们不仅了解了国内以及国外无损检测的现状,并能在具体的研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会议交流解决问题。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引进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并通过研究,进行仿制。这样的发展虽然听起来并不十分令人振奋,但是却切实地填补了我国检测事业的空白。并在实际检测中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通过大量的会议锻炼,陈主任在工作上变得游刃有余。除了主持召开会议、带领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外,另一项工作就是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陈主任说:“在无损检测学会磁粉、渗透检测专业委员会任职期间,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国外进行考察。在那个年代,这对于一个做技术的来说是得来不易的,因此每一次机会我都倍加珍惜。”
老当益壮:有一种工作叫“累并快乐”
1998年,陈主任从北京内燃机厂退休,之后来到了瑞迪世纪(北京)探伤设备有限公司工作。当记者了解到陈主任一直身子不太好,并询问陈主任为什么不选择退休在家养身体时,陈主任这样说道:“虽然年纪确实大了,精力也没有年轻时旺盛了,但是,可能是由于对这行太热爱了吧,因此虽然有时会很辛苦,但是工作会带给我很大的满足和快乐。”
陈主任归纳、总结了自己在美国瑞迪这些年所做的工作:一是引进国外的设备和技术,并将新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二是引进并改造磁粉探伤设备上的LED光源,采用LED面阵光源取代点状、管状紫外光源,这样便很好地解决了光照不均匀的问题;三是研发出磁轭伸缩探伤设备,自由伸缩的触头,让检测更方便快捷可靠;最后一个工作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便是研发自动磁粉探伤设备。
陈主任说,目前真正的自动磁粉探伤设备还没有研发出来,市场上所谓的自动磁粉探伤设备只是一种半自动化的设备,在检测过程中,磁场的强度、磁悬液的浓度、光源等因素需要人工进行控制,比如在检测过程中,光源强度衰减磁粉会被被测工件带走一部分,这时需要人工进行补充等。
陈主任指了指桌子上摆放的一台设备,告诉记者,两年前,南车集团与瑞迪合作开发磁悬液浓度快速测定实验台,他成为这个项目的负责人。“目前国外检测磁悬液的浓度所使用的方法也只是试管沉淀法,这种方法需要半个小时才能测出磁悬液的浓度。为了缩短检测时间,促进自动化检测设备的研发,这台磁悬液浓度快速测定实验台在经过两年的研发后终于成功,将检测的时间大大缩短,只需要五分钟的时间便可以测出磁悬液的浓度。这项技术在国内外尚未见到类似产品。”
据记者了解,这台设备已经申报专利。目前陈主任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其产品化。然而,产品化也是一个充满困难且漫长的过程。只有将设备产品化,才实现了它真正的价值。不过,陈主任似乎对此并不担心,看得出来,他对这台设备充满了信心。陈主任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做着各种努力,希望设备尽快产品化,为公司带来效益,更为国内磁粉检测行业带来革新的好消息。
忆昔抚今:有一种发展叫“方兴未艾”
20世纪50年代,部分大型国有企业设立无损检测部门,国内磁粉、渗透检测工作开始起步;20世纪60年代,在仿制的基础上,国内第一台床式大功率交流磁粉探伤机诞生;1978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磁粉、渗透检测专业委员会成立;1982年,国内首次开办磁粉、渗透检测专业Ⅱ级人员培训班,让无证操作成为历史。
改革开放后,我国磁粉、渗透检测事业从无到有,如星星之火,逐渐展现出了燎原之势,席卷了各行各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开始逐渐走向半自动化和图像化。
回顾我国半个世纪磁粉渗透探伤的发展历史,从起步、学习、引进到自主研发,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以江苏射阳地区这样生产常规磁粉探伤设备的集群地。上海、无锡、北京、长沙、西安等地均能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生产系列专用磁粉探伤机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图像处理荧光磁粉探伤设备和配套的磁粉渗透检测器材,不仅满足国内各行业各业的需求,还承担部分出口任务。
瑞迪(北京)探伤设备有限公司作为美国瑞迪公司产品的代理商,这些年除了大量推广美国瑞迪的检测设备,十一五期间根据国防工业的需要,自身也开发出了多台图像处理荧光磁粉自动检测设备,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无锡市捷成检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磁粉探伤设备及各类探伤器材的设计与制造,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发展出七大类六十多个品种的磁粉检测设备。对国内磁粉探伤技术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谈到未来无损探伤的发展,陈主任说:“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便会带动整个产业的革新。计算机的诞生让各行各业走向数字化、图像化的道路。因此,各种探伤方法‘方兴未艾’。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创先,为我国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