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研究
> 中国市场未来将迎来并购潮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848 发布时间:2013-9-26 QC检测仪器网 |
在企业并购潮中每诞生一家新的巨型公司,都意味着对市场进行一次重新洗牌。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将迎来并购潮,这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
近来,国内实体经济领域发生两起大型并购案:一个是蒙牛124亿港元收购雅士利,一个是森马20亿元现金收购“GXG”所在公司71%股权。
30多年来,中国企业从“单打独斗”的起步阶段,到“融资上市”的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如今“兼并收购”的优化整合阶段,完成了企业升级三连跳。中国企业的发展俨然已经进入了3.0时代,出现“航空母舰”型的超级大企业已是指日可待。
改革之初,中国企业从规模小、数量少逐渐起步成长。一批有商业眼光和技术知识的人开始创办创新型的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这一时期的企业以联想、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这些企业在起步阶段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也不掌握核心技术,更没有市场推广经验和资本支持,基本上属于“单打独斗”。
成长过程中,华为、中兴都遭遇过临渊之险:资金链断裂,技术经验不到位,多次被相关国家列入黑名单,尤其在海外市场多次遭遇“地雷阵”……经过近30年的跌宕起伏,今天我们看到这些企业都已是中国行业翘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在不断提升。
上世纪90年代末,资本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大量资本的快速渗透“催熟”了很多中国企业,融资上市、冲刺IPO成为这一阶段企业的必修课。
这一时期很多具有国外背景的公司纷纷与中国企业寻求合作,出现了诸如一汽大众、上海通用、广汽丰田、西安杨森等合资公司。同时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受到了资本的热捧,以新浪、网易、搜狐、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纷纷谋求海外上市,创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上市狂潮。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成熟,中国企业组织形式逐步由最初的“有限公司”发展成“集团公司”,迈向了“兼并收购”的优化整合阶段。
2004年,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2005年,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2006年,国美并购永乐,华为并购港湾;2009年,中国平安收购深发展银行;2010年,东航与上航重组成立新东航,吉利收购沃尔沃;2011年7月,中粮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2012年3月,优酷、土豆宣布合并;2013年6月,蒙牛收购雅士利,森马收购GXG……
企业发展单靠自身积累,成长缓慢,兼并联合成为快速成长的重要方式。曾几何时,全球掀起多次企业兼并浪潮,每次兼并浪潮都产生了一批巨型公司: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合并而成的波音公司、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合并而成的东京?三菱银行等“超级航母”。可见,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兼并联合发展起来的。
目前我国尚未出现“超级航母”型的巨型公司,原因是多数企业缺乏规模效益、资源过度分散,导致整体竞争力普遍不高,同时国内很多中小企业还存在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不合理的问题。大企业对小企业的兼并收购,除了资本和股权之外,更重要是对小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价值观的重塑,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未尝不是好事。
蒙牛乳业全资收购雅士利,共涉及资金124.6亿港元,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乳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并购。蒙牛全额收购雅士利是中国乳业的新整合方式,蒙牛是国内液态奶和冰品的老大,但在奶粉市场的占有率一直不高。而雅士利是奶粉业的一线品牌,通过此次收购,蒙牛将会把自己的短腿补足,强化自身在乳业的江湖地位。两大乳业巨头联手后,通过资源整合与互补,利用双方在产品、品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乳业行业整体升级。
目前国内奶粉品牌格局中,伊利占据着绝对老大地位,娃哈哈通过爱迪生品牌以及光明都有一定的奶粉市场份额。蒙牛之前一直与欧洲最大的乳业公司阿拉福兹合作奶粉业务,但市场份额一直不高,由此可见,其海外合作之路并不适合中国国情。收购雅士利后,中国国产奶粉将会呈现为伊利蒙牛双雄对决的局面。
在企业并购潮中,每诞生一家新的巨型公司,都意味着对市场进行一次重新洗牌。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将迎来并购潮,这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中国品牌全球影响力。
随着蒙牛收购雅士利,森马收购GXG的并购热潮,下一个被并购的企业会是谁,我们拭目以待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