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迎来复苏性增长,出现欣欣向荣景象,为探究其中原委,2017年岁末,QC记者亲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专访了协会副秘书长王金星,他结合经济发展趋势,精辟透析行业现状,切中时事脉络,清晰描绘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远近景。
国企民企各具特点,共对市场竞争
国内经济经过近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有了长足发展。国有企业目前来讲,面对的是全面竞争的市场环境,优势已不是那么明显,有些具有垄断性的特殊行业,相对经营还比较好,工程机械行业基本上是完全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的优势有一些,但不是太明显。相对应的,民企的机制灵活,便于协调,较之国有企业的繁琐复杂,按规矩走程序要好得多,另外市场环境变化很快,民企更能够适应形势,及时跟进。过去国企的好处也就是在政策上和贷款上有优惠,但现在民营企业规模大的也一样能贷来款,这已经不是问题。
当然国企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些企业底子比较好,市场认知度比较高,优质资产相对比较多,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经营起来可能顺风顺水,有些企业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又恰逢市场形势不好,面临的压力就会比较大。现在政府也在想办法给这部分企业寻找出路,提出来要深化国企改革,让他们能够尽快摆脱困难,走上稳步、健康的发展道路,这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市场预期良好,业绩稳步增长
2016年下半年行业慢慢地恢复,今年(2017)呈稳步增长态势,去年是百分之四点三,今年应该达到百分之几十,主要产品都是两位数增长,挖掘机到十月份增长接近百分之一百,汽车起重机一百一十多,正常都是百分之三十上下,这是我们统计的总产量数据。装载机、叉车、平地机、摊铺机、压路机和推土机,基本上都是百分之三四十这样的水平。据我们了解,除了凿岩机械不知道今年是否保持增长外,象建筑起重机、塔吊、混凝土机械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
但这是一个恢复性的增长,前期一线跌得太多了,基本上从2011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连续五年的下跌。现在一个正常的需求慢慢显示出来了,个别的象挖掘机和汽车起重机,特别是挖掘机一下增长这么多,我们也始料不及,觉得诧异,也在分析其中的原因。基建规模虽然扩大了一些,但基建投资的同比增长并不很大,也就是百分之二十左右,甚至是个位数的增长。当然我们也分析了一下,今年是十三五的第二年,第一年算是启动,第二年一些基建资金可能并没到位,但是用户作为施工单位,他预期到未来的需要,就会有相应的投入,这肯定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在“一带一路”的层面,今年比去年增长15%左右,去年2016年出口是下降10%,今年是增长15%左右,从出口上还是有所显现的。比方巴基斯坦,这个现象就比较明显,2014年我们出口到巴基斯坦大概是7000万美元,2014年以前基本上是5000万到7000万,波动不太大,但是2015年就达到一亿五,2016年达到了三亿二。今年的一到八月份,就已经三亿多了。2016年之前它没有到过两个亿以上,进不了前30位,现在他已是我们出口主要国家的前十几位了,这肯定是我们国家丝路经济的一个结果,因为亚投行的投资没有那么快,也没有那么多。当然巴基斯坦进口的货物不可能只有我们国家的,只是我们突出一些,特别是巴基斯坦爪达尔港和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在继续,都会产生很强的辐射作用,所以我们分析“一带一路“也是一个很大的拉动点。
第三个因素就是刚才说的,大家都看到十三五后期有比较大的机会,就是未来社会在基础设施上将进行的投入,这就激发了大家购置设备的需求。有预期,也有资金,人就会敢于投入。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环保措施的逐步落实,我们分析为什么九月十月份挖掘机还是百分之百在增长?由于协会这一年多和各个地方的环保局交流得比较多,我们发现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北京从十二月份开始成为“低排放区”,书面叫法是“高排放禁入区域”。之前郑州建立了,现在北京也建立了,陆陆续续在环保上的要求,迫使那些老旧机械淘汰,老设备效率不高、耗油也多,污染也大了,采取超标处罚的目的就是促使老旧设备淘汰,及时更新换代,这在未来几个月会有所显现,特别是在下半年以后会更加明显,正是这些因素,促使全行业今年有了30%上下的增长。
加快节能减排,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
现在环保压力比较大,我们协会一直在做这方面工作,我今年差不多一半以上的精力都放在环保方面了。国家包括地方出台了很多政策和标准来推进环境治理,国务院正在做一个污染源的调查,协会在配合这项工作。象工厂一类的固定污染源,各地环保局都比较清楚,汽车的污染数据也很容易拿到,唯独非道路的工程机械,涉及的范围比较大,也没有准确的数据,当然农机的保有量比我们还要大,它的污染不少于我们,它的总量分散到乡村,而我们工程机械相对集中在城市开发地区,人口较为稠密,受到的关注比较多。
我们协会在十多年甚至二十多年来,一直在做工程机械的统计工作,并且逐渐在规范。我们大部分的产品销售到哪个地区,按照省一级的范围,我们基本能提供数据,所以我们在配合环保部进行国务院布置的污染源普查任务。
通过收集到的数据,比对了一下,我们正常使用的工程机械与四阶段的轿车相比,因为现在北京市保有量最大的是四阶段的汽车,将两种不同的排放标准换算成比较统一的,比如北京正常运行的普通出租车,它一天起码要跑十个小时以上,一个月就是三百小时。工程机械真正使用起来的话,特别是夏天这样的旺季,一天十个小时也很正常,一个月要工作三十天,也是三百小时,工程机械现在是三阶段,三阶段是2016年4月1号才开始实施的,我们大部分设备是二阶段,和大部分四阶段的汽车比较的话,在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PM颗粒物四个指标上,平均下来比小汽车大约高出几十倍。我们一阶段和零阶段的老旧设备,一般是在2007年2008年以前的设备,它们有些指标超过四阶段排放就更多了。
现在国家重视环境保护,我们行业也积极行动起来,这一两年和环保部接触比较密切,和北京市环保局也一起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包括为政策出台提供大量基础数据和政策咨询,环保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这方面工作。由于大气法里关于工程机械的污染测定是针对主机的,所以我们组织行业相关企业参加环保部系统的会议,进行培训和宣贯,大家也跳跃参加,为工程机械的节能减排献计献策,最后我们建立起一个平台,便于大家相互交流,进行数据的传递和处理,因为新的系统一直不稳定,正在调试当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使用要求,这都是我们今年所做的。
我们的新设备现在是三阶段排放,下一步要上四阶段,现在各地陆陆续续开始设立低排放区,即在人口聚集地区,排放水平要求更高一些,排放量要求更低一些。现在对工程机械的控制相对要严格一些,相比之下农机就差多了,它使用地点相对偏远,不是控制的重点。 我们经过调研提出的观点还是建议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加速淘汰旧设备,就是退出机制,关键点是政府采取引导还是强制办法,还有就是资金问题,象小汽车里的黄标车,全国一共五六百万辆,经过几年时间现在已经陆续退出了,这项工作就是各地方政府拿钱支持的。
老旧工程机械污染比较严重,退出机制势在必行,在给新设备设定准入的同时,也应该让它能够退出,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如果只有新设备符合排放标准,旧设备也一直在用,那污染会很大的。它的排放想要升级换代难度比较大,靠自然淘汰很困难,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办法有两个,一是设立限制区域,特别是城市不允许进入,二是有退出,看原来厂家能不能回收,进行“再制造”,让它可以继续循环利用,这样即能节约社会资源,又对企业有实际利益,据统计“再制造”的利润在百分之五六十以上。再制造也碰到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如何回收、运输、仓储、包括税收方方面面,如果有个系统的考虑,作为循环经济,在绿色发展层面上对行业发展会有很大帮助,可以成为绿色制造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大家都在想这件事,但没有一个系统的方案去做,这件事儿必须由政府牵头,作为协会我们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我们曾给北京市政府提出过一个叉车置换方案,因为电动叉车使用比较普遍,国内比例相对低一些,大概25%,不到30%,国外基本上都50%以上,欧盟达到70%以上,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给北京市政府提出建议,报告名叫《电动叉车置换内燃叉车》,原则是由原内燃叉车的生产企业按低价收回,同时把电动叉车卖给用户,用户拿到相关手续后到环保局领取补贴,铅酸电池的补贴低一些,更环保一些的锂电补贴会多一些,以后谁的电池谁来回收。但是北京市环保局提出自己无法判定设备是不是北京籍的,方案就搁置下来了。当时我们也提出看法,可以先从管区内的工厂做起,叉车使用量毕竟是很大的,先从容易的做起,北京的内燃叉车大概在两三万台左右,特别是五吨以下的内燃叉车,如果换成电动的话,从技术方面说,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方面都不存在问题。我们想借此推动一下,但这又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国产质量大幅提升,关键零部件稳步前行
从整体来讲,过去说的质量不好,无外乎两个层面,第一个可靠性,就是外面所见的耐久性,第二个是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的生产和服务。第一个可靠性方面,我们进步非常大,以挖掘机为例,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外资品牌占到了94%到96%,十几年后的今天,市场做过调查,现在我们已经占到接近50%了,差不多一半了,中国的企业比较务实一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关键零部件象液压系统的泵、阀、马达都有了很大提高,有些零部件,比如油缸已经绝对没有问题了,密封件现在可能还是用国外的会多一些,因为油缸上采用国外的密封件质量会更好一些。我们行业企业现在都是国际化的采购,这样可以迅速提升产品质量,在竞争过程中不处于下风。第二个方面,国内企业从用户的角度考虑比较弱一些,现在提出了精耕细作,倡导“工匠精神”,就是要慢慢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出有长久生命力的品牌,这个难度就更大了,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从目前看,用外资品牌的挖掘机还是比较多。这叫瓶颈也好,短板也好,这个现象还是存在,但国产设备,包括液压系统的泵、阀、马达这些重要零部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们的质量确实有了大幅度提升。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水平,比如基础的材料、基础的工艺,咱们还是薄弱一些,追赶上来需要一个过程。
突破技术瓶颈,应由政府牵头搭建试验平台
突破技术瓶颈,我个人看法是完全可以,关键还是投入太小,试验太少。有些地方如果政府要抓,就要抓一个关键点,比如我们协会也提出来象核心部件,最突出的就是液压系统,国家拿出一定的钱来,最起码基本的可靠性实验还是要做的。对一个企业和一个单位来讲,实验的费用是非常高的,做一个实验费用大概几十万到上百万,咱们国内的液压企业有几十家,液压产品的品种有几百个,你要成为挖掘机或混凝土泵车的高端,可能要有巨额投入,但是对一个国家来讲,资金不是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搭建一个试验平台,无论什么材料,国内也好,国外也好,试验行了,装机,这样零部件企业就可以和主机企业进行合作。企业通过试验拿出数据,过关的话直接推荐到各个主机企业做配套,剩下的靠企业自己去研发完成。平台由政府出资,数据也由政府掌握,产业发展到什么水平一目了然,但如果象现在这样,工艺投一点儿、材料投一点儿、铸造投一点儿,投的钱是一点儿作用都不起的,即使对这个企业可能稍微有点好处,距离市场的要求也差得很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做些指导性和支持性的工作。
现在研究主要靠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好多企业都是请的国外研究团队,象徐工在德国有研发中心,这都是企业自己的行为,但是国家要想提升这一块儿,最后补短板的话,一定要抓关键点,建立一个试验平台,最起码达到入门水平。政府把这件事情做好,会给主机企业一个信心,给用户一个信心,作为台架这个层面上你是过了关的,接下来就是跟主机匹配,实际工况的使用,有好多台架实验都是用实际工作中的载荷负来做这个试验,跟实际情况比较接近,但毕竟是评价试验,如果台架过不了关,就不能拿主机去试,主机企业是很怕砸牌子的,他的设备到了用户手里,如果液压系统出问题的话,用户不会说你液压件的问题,他会说主机企业的产品质量不行。所以主机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谨小慎微的,现在也有主机企业用国内配套的东西,但慢慢地很小心地推,如果有问题就很容易被否了。
在搭建试验平台方面,政府可以做很多工作,重要的是抓住关键点,好钢用在刀刃儿上。有时可能对工业不是很熟悉,掌握的不那么全面,加上不同专家有不同观点,决策的关键点可能不好把握。液压件的问题当初是我们协会和液气密协会(中国液压气动密封工业协会)一起提出来的,就是在工信部建立一个平台,提出来以后,马上有四五个行业觉得好,要求加入进来,上面一看资金需要这么大,做不了,大家就散了。
我们行业内也有一些交流,大家的共识是中国以前是计划经济,什么都做,发展到现在,发现自身有某些方面的弱点,就想把这些弱点消除了,也不是说,国内的水平达到先进程度我们就不采购国外的了,这毕竟是行业的一个短板,怎么去弥补,国家应该有个整体的考量,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效果会更快一些。
后市场另辟蹊径,谨慎推进
许多液压件企业现在面向的是后市场,比如烟台的艾迪、安徽的博一等,他们给旧设备或者维修的设备换上一套国产新的阀、泵或马达,设备的生命又延续得很好,因为结构件没有太大的问题。他们在后市场方面做得比较好,慢慢地得到了客户的认可,这也是一种发展方式,但他们的液压件配套在新品上,量很少,都是试验性的。完全靠着市场的力量,国内液压件也会慢慢推进,大家意识到国内液压件企业很多,配套到后市场是主流,但配套到新品上的不会成为主流,可能再延续五到十年,进入到新品的份额会慢慢地增加。
说实在的,做液压件的这些企业,也能看到自已的长处和不足,这些都是有数据的,政府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与外资品牌做个比对,很容易就知道国内的差距在哪里,以后往哪个方向走了。前期我们可以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现在可能还是做得太少,但是这个基础性的东西又是要花钱的,现在是企业没有这么多钱,政府有钱却又用不到关键地方,那行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快。
863项目见成效,国内部分设备接近国际水平
这几年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863里面工程机械的项目也不少,而且大部分都是应用到实际的,象现在盾构机的TBM,就是硬岩掘进机,是863项目,在铁建和中铁有两台设备。在吉林的引水项目里,有三条隧道都是岩石的,长度都是23公里,国内的铁建和中铁用的都是8米的TBM硬岩掘进机,有一条已经贯通了,有一条快要完工了,还有一条是国外在做的,进度慢一些。过去我们的硬岩掘进机,包括国内的水利系统都知道有差距,但在863的支持下,我们的盾构和硬岩掘进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水平了,水利系统的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城市建设方面已经使用和体验过了,大家都看到自已在进步。所以政府在这方面还是取得过一些成功经验的,有政府的支持,企业和用户都有信心。
吉林水利招投标项目,我们行业主动参加了竞标,因为作为行业协会,我们了解盾构发展非常迅猛,国内企业包括施工单位都很争气,做出了很多大的项目。我们协会就正式给吉林省水利厅和水务公司写了一个报告,介绍了我们盾构机和硬岩掘进机的发展历程和技术实力,告诉他们国内企业完全有这个能力承揽工程项目。随后我们向工信部领导也汇报了,他们也非常支持,把文件转给吉林,吉林的经信委和水利厅具体交接,最后三个标,国内企业是两个,外资品牌的一个。现在看效果,国内品牌的至少在23公里标段上,一气儿就打过去,比外资的品牌还是要好一些,起码我们处在与外资一个水平上下,具体上讲,咱们还超出来了,所以不能对咱们自己的能力妄自匪薄,政府在这方面做好了,大家都能看得到。
通过硬岩掘进机的进步,我们的信心在逐渐增长,现在地铁盾构已经不存在什么问题了,掘进机特别是硬岩掘进机代表着工程机械行业的最高水平,它是机电液,包括地质结构一体化的设备,不是简单只做好机械就可以了。地质结构很复杂的,隔个四五十米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地质结构是岩石、泥土还是沙,这对于设备刀盘和驱动力量的要求都不一样,还要保证它的压力在里面比较平衡,不然可能发生坍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盾构和硬岩掘进机最能反映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当然我们也有不足之处,盾构机的主轴承这个关口我们还是没有过,现在工信部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质量管理多层面开展,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工程机械行业这几年虽然严重下滑,但企业的质量管理并没有放松,各种检测设备一应俱全,比如象三坐标这些设备,现在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都在使用,凡是自己搞开发的,都要用三坐标这些东西来测试数据,不可能都是用外协的,这些手段都必须要有。
质量管理方面,我们协会做的工作主要是行业质量的跟踪,质量管控是企业自觉的行为,现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做得也是相当高了,象六西格玛管理好多企业在推行,行业确实有很多特色,发挥合力,把质量工作做得相当好。有些质量方面的事情我们也上传下达,政府需要推荐给企业,我们会积极为企业提供一些数据和相应的帮助。
工信部对口部门和各地的经信委在做许多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协会有个质量工作委员会,由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做支持,做了许多工作,掌握了大量实际检验的数据,我们现在用到的一些可靠性数据,都是质量工作委员会给我们提供的,比如挖掘机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大概是什么水平,通过一定时间的对比,得出相关一些数据。
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延庆,是国家质检总局授与的,归口管理是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也是国企,现在从行政上,给他们下达任务很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市场化的、基础性的一些工作。真正行业上的质量管理,现在机械口有一个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我们叫“中机质协”,他们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几个方面的齐抓共管,工程机械行业的产品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再制造探路前行,绿色制造蓄势待发
绿色制造上,今年我们有一个国标委的课题,叫“工程机械绿色发展标志需求研究”,是行业的一个调研,绿色制造这个环节也是刚刚开始。这几年“再制造”我们倒是在行业里做得更具体一些,有声有色的。绿色制造涉及的范围更广,比如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等,我们现在比较侧重绿色产品这个层面上,包括节能减排、降噪、无碳化、材料的使用,行业里逐步在规范,全面的绿色制造还没有完全铺开,特别是绿色工厂这个层面上。前段时间和一家企业交流,他说自己企业内部有一个课题,就是要达到绿色工厂的标准,他们直接的投入达到一两个亿,他说现在想全面推进这件事还不是时候,真正全面地推进这个事情,需要上下游左右之间的相互配合,这种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还有一定难度。
目前在污染和节能方面做得最多,各个企业都做得很好。我们协会也推出了一个绿色施工的标准,一共有八项,这是我们协会定的团体标准。标准化法刚批下来,正式确立了团体标准的地位,原来是四种标准,现在是五种了。我们协会从2010年开始做团体标准,那时候叫协会标准,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要节能的话必须用统一的方法。许多企业都在做节能产品,都说自已的产品节能,但到底节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多多少少在各说各话,现在制定了这八项标准以后,有个衡量的尺度了。我们今年还申报了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绿色施工的标准我们是填补空白的。
绿色制造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但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往前走,再制造、节能减排、设置准入和退出机制,都是绿色制造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性的工作,我们协会将在新的一年里,继续把这些工作做好,推动国家的工程机械行业稳定、持久地发展。(高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