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1日环保部例行发布会上,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称,对于天津和河北两起渗坑事件,环保部正在组织全国土壤问题详查。土壤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谓事关国计民生。然而近年来土壤污染事件频发,为土壤修复敲响了警钟,也带来了市场繁荣的机遇。
据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并不乐观,存在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等问题。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的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
鉴于土壤生态的严峻性以及土壤修复的迫切性,有人预言,土壤修复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风口”。实际上,我国的土壤修复产业尚不成熟。资料显示,中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于“十一五”时期,“十二五”期间进入导入期,2015年开始爆发式增长,整体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市场规模不足百亿。
资料显示,2006-2009年间,中国土壤修复项目增长缓慢,每年项目总数不超过20个。2010年起,项目数量增长至20-60个/年,2014年起土壤修复项目显著增长,2015年中国土壤修复项目超过100个,土壤修复合同额达到21.28亿元,比2014年的12.74亿元增长67%。从2007年到2015年中国土壤修复合同额从2.05亿元上升到21.28亿元,累计约为99亿元。
到2020年,预计“土十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此外,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等措施,“土十条”还将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
整体来看,据测算,中国“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容量为724.5亿元,其中,耕地修复150亿元,场地修复488亿元,矿山修复86.5亿元。中国土壤修复行业投资价值点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通过房地产带动污染场地修复、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其中: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具备较好的盈利模式,而农业用地修复以及矿山危险品污染修复盈利模式尚不明确,较为依赖财政资金。
研究报告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土壤修复工作由政府主导,每年维持在50亿元的市场空间。“土十条”出台后,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平均每年将在土壤修复行业投资5000亿。从50亿到5000亿,这意味着,土壤修复市场的拐点已经来临。业界预计,“土十条”中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远超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水处理市场,接近10万亿元存量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有效市场规模。
一个刚起步的土壤修复市场,犹如一张巨大的白纸,谁的行动快一些,谁在技术上领先一步,谁就可能最先在“白纸”上描绘出自己的画卷,占得土壤修复的市场先机。我们期待有条件的企业,重视土壤修复研究,做好技术准备,进军土壤修复市场的步子,不妨迈得更大些、更快些,勇闯这个“风口”,在土壤修复的大市场中,闯出一片新的发展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