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人员研发的水体放射性快速监测仪日前在首个航次中应用成功,将成为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黄海影响等水体放射性核素监测的一件“利器”。
新研发的水体放射性快速监测仪近日搭乘“中国海警1115”船,参与了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承担的2016黄海海域放射性监测春季航次任务,执行了10天走航监测,顺利完成了对黄海海域表层海水放射性铯的监测。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石红旗介绍,水体放射性快速监测仪在这个航次中运行连续稳定可靠,全航次获得了22个样芯,每个样芯都富集了800升海水中的放射性铯元素。样芯经高纯锗伽玛谱仪直接测量,即可获得海水中放射性铯比活度,再结合位置信息,就可以描述黄海调查区域放射性铯分布状况,反映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对黄海海域的影响状况。
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沿海核电站发展,以及可能的跨国界放射性污染,水体放射性快速监测仪将成为海洋调查工作的必备装备。
水体放射性快速监测仪实现了流速监控调节、酸度自动控制、压力监测调控、漏水停机保护、运行数据记录、停机记录、运行状态显示和故障提示等,操作维护方便,一人即可完成整个航次的监测任务,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石红旗说,监测仪安装在调查船实验室内,水泵将海水抽上来,样芯富集放射性核素后即将海水排回大海。此前,从海水中富集放射性核素非常困难,因为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水平极低,需要用塑料桶采集大量海水样品,否则根本富集不到放射性核素。这些样品的采集、储存和搬运都需要人力,后续分析工作也只能在调查结束后,将海水样品运回陆上实验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