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姚波
2015年尾,内地香港基金互认终于成行,向内地投资者打开了环球投资的大门。虽然首批互认产品以投资香港市场为主,还未能体现全球投资的特点。但长期来看,随着各类互认产品的增多,以香港为跳板投资全球市场并不遥远,内地市场投资全球市场的潜力依旧巨大。对南下基金而言,国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得以延续,使得香港有充足的投资品可供选择,实现人民币资产回流,有利于香港保持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
基金互认之后,内地基金公司的人民币产品将通过香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主要投资A股和国内债券市场的香港基金子公司产品难免会受到冲击;不过,这也会刺激基金公司关注境外市场空间,甚至将之作为公司发展部署的重点。
不过,基金不同于股票。港股通是以香港大、中盘股为主,与国内散户投资者倾向小型股的投资偏好存在明显不同。而互认基金可以覆盖香港市场各类型股票,不受综合大盘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的限制。同时,内地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基金,投资在香港发行的港元债、人民币债、美元债等在内的2万亿港元规模的香港债券市场。 基金互认实施,有人担心内地投资者对香港地区投资热情不高。从港股通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港股通使用额度仅有1000亿元左右,与2500亿元总额度还有相当距离,近期的每日使用率不超过20%。
香港作为全球基金销售中心,产品竞争相当激烈,内地基金要想获得自己的空间必须做三方面的努力。首先是渠道。香港基金销售也是由银行、保险等大机构主控,直接推广有难度。尤其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基金公司必须下功夫摸准人民币产品在当地的需求和投资偏好;第二,尽量多地让当地投资者和海外机构了解内地的基金公司和产品。香港基金子公司目前还是依靠ETF打开市场知名度,而互认产品基本是公司的明星产品,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第三,抓准市场脉搏和推广节奏,靠产品业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