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战略合作
> 深圳检验检疫局建智库搭平台 开展对外合作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976 发布时间:2015-12-23 QC检测仪器网 |
“一带一路”战略吹响号角,各种资源和能量交汇在“掘金地带”。作为中国改革浪潮中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深圳践行国家战略,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助力深圳‘走出去’拓展新空间,对接全球资源,合作共赢,实现更高能级的国际化发展。”深圳检验检疫人敏锐意识到,国家战略正转化为城市行动,检验检疫有所为,也大有可为。 使 命 如何助力?支点何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优势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空间很大。但沿线各国发展不平衡,标准不一致,尤其是存在市场准入、技术壁垒、关税壁垒、质量安全、生态安全等诸多问题,或导致贸易的障碍,将会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巨大挑战。为此,深圳检验检疫局提出,发挥自身优势,从技术性工作入手,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为依托,设立“一带一路”技术性贸易措施暨质量合作论坛,以有效应对沿线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技术壁垒,加强质量合作、确保产品安全,提供高端智库支持,搭建对话交流平台。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的战略支点城市之一,深圳前海合作论坛已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否作为前海合作论坛的分论坛,从而进一步扩大前海合作论坛的影响?”深圳局的建议获得深圳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认可。5月,深圳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前海合作论坛增加质量合作分论坛。 实 践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深圳出口企业去年遭遇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直接损失48.6亿美元。”9月,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深圳局联合深圳市公平贸易促进署开展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结果。这是深圳局开展此项工作的第十个年头。通过调查,该局已基本掌握深圳地区主要出口产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情况,每年形成的调研报告均引发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 不仅如此,该局还选取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或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产品开展前瞻性研究,先后编写《各国低碳提速对我出口企业造成多重影响》《中小微出口企业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问题亟须关注》等报告,为政府决策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开展了《“一带一路”构建中非传统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研究及深圳电子信息产业应对分析》等研究工作,获得了深圳市标准化战略资金项目资助。 在此基础上,深圳局积极做好应对工作。一方面,开展“标准引领”“标准示范”“标准破壁”“标准筑篱”“标准提升”五个专项行动,着力打造口岸核心能力大体系建设、区港一体化、跨境电商检测、行邮管理模式等一批质检系统创新性、引领性的标准。2015年以来,已有18个标准项目获得深圳市地方标准立项,创历年新高。另一方面,将通报评议工作作为源头应对的重点,创造各种机会引导企业、科研院所主动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对工作。同时,主动向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公益性信息服务及宣传培训,针对市场较难提供但中小型企业又亟须的国外市场准入要求,主动承担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 布 局 深圳局关于分论坛的设想前所未有,没有完型的实例参照,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 “规划要清晰,思路要开放。”按照该局局长赵振拴的谋划,这一论坛要以“非传统安全理论”为指导,以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应对为重点,以质量合作为突破,坚持深圳标准、深圳质量,通过充分发挥多双边合作交流机制和分论坛的建设性作用,达到消除技术壁垒、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区域合作、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之目的。 ——建设一个权威对话平台。为政府要员、商业领袖和著名学者提供一个高层对话平台,以推动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对接。 ——畅通一条质量合作渠道。畅通沿线国家间市场准入合作沟通渠道,以直接对接各国企业质量需求和市场诉求,促进贸易便利化。 ——创造一个良好营商环境。强化沿线国家在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方面的互利共赢关系,以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 ——培育一种开放包容理念。不断充实完善合作内容和方式,增进沿线各国相互理解,以形成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全方位推进沿线各国务实合作。 ——树立一个国际合作标杆。充分发挥分论坛的建设性作用,构建面向“一带一路”国家间的多层次、多渠道沟通交流机制,以协调推动国际合作项目顺利实施。 ——创新一种深港合作优势。借力深港两地比较优势,通过分论坛建设交流互鉴深港两地质量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以形成引领区域合作竞争新优势,助力大湾区经济建设。 商机扑面而来,嗅觉灵敏的深圳企业已闻风而动,提前布局。在“走出去”的征程上,深圳局一路护航。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