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叶青报道)近日,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迎来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专家为代表组成的课题调研组,对开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PNR电子商务平台”课题实地到市场调研。在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公司董事长尹世军、总经理王祎的陪同下,课题组先后对市场内蔬菜电子结算一体机、快筛实验室、F.Q.T检测中心、二期项目等基础设施进行了考察,现场详细听取了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以及市场内电子结算开展情况。
总经理王祎对市场运营发展情况、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施情况、电子结算开展情况以及公司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课题组对市场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同时,对市场在今后开展电子结算工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期许。

保消费供应更需保农产品安全
随着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于2015年初建成了建筑面积62000平方米全新“海鲜城综合体”商业模式的现代化海鲜购物广场和冷链接物流区项目。
市场已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四级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食品安全监管准入制度、肉菜追溯体系、经销商诚信体系、高危产品风险评估体系、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体系。2008年11月,市场引入四川省内首套国内领先的肉类滑轨交易,通过RFID、IC卡身份验证、溯源芯片捆绑等技术,率先建成成都市肉类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试点批发市场。
2011年8月,市场在食用菌区启动追溯体系试点工作,2012年3月开始在蔬菜区正式运行,实现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建立了食品安全电子档案与不合格产品黑名单电子档案,对经营者及其产品信息进行记录,加强对黑名单商家的抽检、巡查等监管力度,出现问题坚决取缔其经营资格。为正确引导和有效激励商家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实现商家与市场共同发展,开展了年度食品安全优秀商户的评选活动。
建立了年度市场高危商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对各交易区的交易品种的风险识别、风险等级评估以及采取的食品安全监控措施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每年进行修改完善,各交易区严格按照管控方案对高危产品进行管控。
市场管理部门及时关注最新的食品安全动态,以及通过食品安全监测和检测信息归纳分析,通过建立食品安全舆情发布微信群,及时作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公司于2014年引进了第三方检测机构深圳F.Q.T,提升了市场的快速检测能力。并投入近400万购买定量检测设备、扩充检测室面积,逐步建立了定量检测能力。

强力手段严格市场管理
2015年4月建立了一条西南地区领先的具备展示效果的(蔬菜、水果、食用菌)快筛生产线,大大提升了市场的检测量。2015年4—7月份共检测农产品66098批次,不合格280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58%,日均检测批次达550批次。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按照公司食品安全违规办法进行退市、约谈、警告、扣除食品安全违约金、停业整顿、取消档位经营资格等处理。
在市场建立食品安全示范街。为了提升市场形象,积极引导食品安全正向发展,在肉制品PVC区建立一条食品安全示范街。用电子显示屏和二维码的方式等,及时公示食品安全信息,增强消费者购买信心。
以淡水鱼品种为抓手,建立食品安全淡水鱼分销模式。成都市场、市场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产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等对淡水鱼(主要为四大家鱼)养殖基地进行综合评估,评估合格后发放产销对接证明,成都市场对进场的水产品通过“凭证入市”制度,同时,对通过市场把关的淡水鱼发放分销证,实现质量可追溯。
探索建立由批发环节倒逼生产环节的供应商审核体系。2015年,市场以腌腊制品为基础,通过整理腌腊制品的生产规范,建立腌腊制品供应商审核体系,实施打分制,从流通环节倒闭生产环节,并结合现场检测,提高成都农批市场内腌腊制品合格率。
市场方董事长尹世军指出,公司将着手整合市场内可用资源,推动批发市场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融合,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协调政府部门,主动承担成都市生鲜电商孵化基地建设试点工作,力争成为成都市内专业化、创新型的生鲜电商孵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