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技术在航空、原子能、铁路、船舶、交通、电力、化工、石油、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国防军事装备及建筑结构等所有受载装备和构件中都有非常广泛地应用。是保证产品质量及运转的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凡是从事无损检测技术的人员,都要持证上岗,这就要求对无损检测人员实施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然后经过严格的考核鉴定,所有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相应的证书,从而进行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1978年,无损检测学会成立,在西方国家较成熟的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我国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工作的体系。并参照美国、日本等国的无损检测标准和条例,发布了“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划分和资格鉴定的试行规则”,从此开始了我国对各级无损检测人员的等级培训和资格认证工作。
随着无损检测学会对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航空、锅炉压力容器、化工、电力、煤炭、兵器、船检、冶金、核工业、铁道等各个工业部门也都建立了本工业体系的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资格认证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我国无损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89年,无损检测学会颁发的技术证书得到了德国学会的认可,这对我国无损检测人员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但由于国内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体系各行业不统一,证书种类繁多,这极大地影响了外国对我国各行政系统颁发的证书的认可。因此,经过长期努力,原国家经委下达了文件,即“委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牵头组织、建立中国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和统一考核规程的通知”。经过学会以及各工业机构的努力,GB9445-99国家标准于1999年正式颁发。
1999年,ICNDT总务委员会在我国汕头召开了会议,对我国学会按ISO9712修订的我国国家标准参与国际互认的行列表示了赞赏。
经我国学会向ICNDT申办,2008年,第十七届国际NDT会议在我国上海胜利举行,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在NDT人员资格认证工作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从目前发展来看,我国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相关标准多参照国际标准,而我们对国际标准的理解依然有限,大多检测技术标准缺乏验证研究和深入分析,因此将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后,与实际工作的应用始终不能配套。未来,我们应该加大对检测技术标准的深入研究,只有完全掌握了检测技术标准,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助推我国无损检测事业走向更大的国际市场。【本刊编辑:北国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