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中仅仅依靠反射法所得到的测试信号,来分析推断桩身完整性及是否存在缺陷,是绝对不够的。甚至会出现判断错误,乃至不得其解。其主要的原因是:低应变检测法和其它的检测方法一样,存在很多局限性。也就是说仅从波形的异常来判断,可能会有多种解释。
例如对桩身中的离析、空洞、二次浇灌面、夹泥等和桩身缩径的反射波曲线的反映大体一致,因而无法确切说明究竟是何种缺陷;
当桩身渐渐的扩径后再缩径,反射波曲线反应的是缩径,于是常常会把扩径误判为缩径;
地层变化引起的反射波和桩身缺陷的反射波是无法区分的,因而会导致误判为桩身存在缺陷;
解决上述多解性的方法,应在检测之前,必须收集与掌握基桩全部制作过程的技术资料、档案,包括:
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概况;
灌注桩的成孔方式、工艺;
灌注桩的浇灌环境(如是否是水下作业)、方式、工艺。
只有掌握上述技术资料,做为分析判断桩身完整性、有无缺陷、是何种缺陷的佐证后,才有可能比较正确地对桩身完整性及缺陷性质做出推断解释。
由地层的岩性是否黏土层,可以判断、排除是否缩径;
由地层是否是砂层来判断是否扩径,或可能是渐扩径;
由成孔方式(是人工挖孔,还是钻孔)可推断缺陷是否是夹泥;
由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及混凝土灌注方法、工艺来判断是否可能是离析;
由浇灌过程是否连续或中断,判断缺陷是否是二次浇灌面或断桩;
同一场地,如许多桩都在同一深度存在“缺陷”反射波时,应查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地层是否由软突然变硬,或由硬突然变软。
从上面的论述,可见掌握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文地质概况;灌注桩的成孔方式、工艺;灌注桩的浇灌环境(如是否是水下作业)、方式、工艺,采用“逐一排除法”,有助于反射波法对桩身缺陷性质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