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油箱漏油原因分析
蔡秀华,王小琴,杨天德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401122)
摘要:通过宏观、微观形貌、电镜扫描、能谱分析对汽车油箱漏油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油箱漏油;电镜扫描;能谱分析
Abstract: The oil leakage source of automobile fuel tank was analyzed by macro and micro morphology, electron microscope scanning and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oil leakag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pectrum analysis
某汽车公司用户反馈汽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有不同程度的漏油现象,共有两台车,一台车是在广东地区运行,存在两个漏油点,分别标记为 1#和2#,如图1所示; 另一台车在新疆地区运行,存在一个漏油点标记为3#, 如图2所示。 1#、2#和3#为内部漏油点,如图3所示。
1、 扫描、能谱分析
1.1使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1#试样缺陷处漏油点内、外侧的微观形貌及能谱分析结果如图5、6、7、8、9、10所示,可以看出:
(1) 缺陷处氯元素的含量达 0.82%和 2.26%, 同时有 Al、 Si 和 Ca 等夹杂物成分, 说明点腐蚀优先在夹杂物处发生。
(2) 氯离子会导致不锈钢的钝化膜破坏,发生腐蚀,优先发生于夹杂物和缺陷处。氯离子与长时间运行后凝结在油箱底部的水蒸气共同作用导致发生点腐蚀。氯离子(Cl)含量为 0.82%和2%以上时,远超过不锈钢可以承受的腐蚀能力,会导致快速点腐蚀,点腐蚀由油箱内部向外部扩展,最终穿透导致漏油的发生。一般要求油品中的氯离子含量为 100ppm左右,可能油品质量超标。
3#样为新疆车油箱试样,从3#外部宏观形貌图上可以看出有三种颜色的点,一种为黑色的点,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为腐蚀穿的小洞; 另一种为灰色点,是发生3#外部放大点蚀后腐蚀产物粘附于点蚀坑内,能谱分析主要含有 Fe、 Cr、 O 和 Cl 元素,随着腐蚀的发生灰色点逐渐变成黑色点,无钢的夹杂物元素出现,因此排除夹杂物导致的腐蚀; 还有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亮坑,没有腐蚀产物,应该不是腐蚀引起,可能是异物撞击所致。
从以上可以看出,3#与1#和2#试样不同,3#试样是从外部向内部腐蚀,而且沿着腐蚀坑有各个方向的划痕。判断可能是外来异物撞击先产生了小坑,并产生了各个方向的划痕,较深的小坑会容留氯盐类物质,诱发点腐蚀。
1.2夹杂物分析
在1#和3#试样缺陷处附近取样进行夹杂物分析,夹杂物均为正常的杂物分布,分析结果如下:
1#试样:硫化物类级别:0.5级(细系) 氧化铝类级别:1.0级(细系)
硅酸盐类级别:0.5级(细系) 球状氧化物类级别:0.5级(细系)
3#试样:硫化物类级别:0.5级(细系) 氧化铝类级别:1.0级(细系)
硅酸盐类级别:0.5级(细系) 球状氧化物类级别:0.5级(细系)
2、 结果分析及结论
2.1广东车油箱的 1#、 2#试样由内向外腐蚀,缺陷处检测到较高的氯含量,氯离子与长时间运行后凝结油箱底部的水蒸气导致点腐蚀发生。部分缺陷处检测到Al、Ca 等夹杂物成分,点腐蚀优先萌生于夹杂物等缺陷处。长时间运行后点蚀坑不断加深扩大,最终穿透。
2.2来自新疆车油箱的 3#试样由外向内腐蚀,判断为异物导致产生具有金属光泽的亮坑和划痕,较深的小坑内,容留了氯盐类物质。氯离子促进了点腐蚀的萌生和发生,演变为具有腐蚀产物的灰色点,最终腐蚀成为黑色的小洞。
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如下建议:
3、建议
3.1尽量避免使用氯超标的汽油;
3.2用于新疆等多沙石地区的汽车油箱底部加装防护板。
参考文献:
[1]姜锡山,赵晗.钢铁显微断口速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5
[2]盖秀颖.氨储槽不锈钢管腐蚀开裂原因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2,48:225-232
[3]张东.失效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