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是一种感温元件,它把温度信号转换成热电动势信号,通过电气仪表转换成被测介质的温度。热电偶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组成闭合回路,当两端存在温度梯度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此时两端之间就存在 Seebeck 电动势——热电动势,这就是所谓的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成份的均质导体为热电极,温度较高的一端为工作端,温度较低的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通常处于某个恒定的温度下。根据热电动势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制成热电偶分度表,分度表是自由端温度在0℃时的条件下得到的,不同的热电偶具有不同的分度表。在热电偶回路中接入第三种金属材料时,只要该材料两个接点的温度相同,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势将保持不变,即不受第三种金属接入回路中的影响。因此,在热电偶测温时,可接入测量仪表,测得热电动势后,即可知道被测介质的温度。
热电偶是热处理工艺中重要的测量仪器,是保证紧固件品质在热处理工序中质量可控的关键点之一。在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认证过程中,热电偶不符合认证的要求原因较多。企业内部的计量部门没有认真区别哪些是用于认证的热电偶,没有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从而导致热电偶的温度校准间隔和允许误差产生错误,以致造成热处理产品的品质降级。
计量人员没有认识到同一型号不同规格的热电偶的允许使用温度不同,认为只要是同一型号的热电偶其使用温度就一样,从而导致热电偶校准超期使用。热处理现场使用的热电偶较多,计量人员容易忽视热电偶的重新校准,从而导致热电偶的温度校准超期。
认证对热电偶的要求比较多,特别是易耗型廉金属系列热电偶,非易耗型廉金属系列热电偶及负载热电偶等都有特殊的要求,计量人员掌握的难度较大,从而导致热电偶的错误使用。
热电偶的使用有它的特殊性,在生产现场使用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热电偶温度校准间隔,标准规定,在固定点校准的热电偶,校准时其温度间隔都不应超过140℃(250℉)。
2、K型(镍铬—镍硅)和E型(镍铬—铜镍)热电偶在260℃(500℉)以上温度使用后禁止对其进行校准。
3、热电偶的误差,标准规定,温度均匀性测试,廉金属系列只能使用J型(铁-铜镍)和N型(镍铬硅-镍硅镁),允许误差±2.2℃(4℉)或±0.75%。系统精度测试,廉金属系列只能使用J型和N型,允许误差±1.1℃(2℉)或±0.40%。
4、热电偶的重复使用和插入深度,标准规定,在260℃(500℉)以上温度使用过的K型系列热电偶和E型系列热电偶可以重复使用,但热电偶的插入深度应大于或等于以前使用的任何一次插入深度。
5、热电偶允许重复使用的次数,标准规定测试用热电偶重复使用的特殊要求,如果易耗型廉金属系列测试热电偶,在以下公式中的U没有超过30次,则可以重复使用,对测试热电偶的“一次使用”被定义为对热电偶的一次加热和冷却的循环。
U=650℃(1200℉)以下使用的次数 +650~980℃(1200~1800℉)使用次数X2。
6、热电偶校准周期,标准规定测试的B型(铂铑30—铂铑6)、R型(铂铑13—铂)、S型(铂铑10—铂)贵金属系列复效周期为6个月,廉金属系列J型、N型复效周期为3个月,其他任何易耗的廉金属系列不允许再校准。
7、热电偶超温使用,标准规定,热电偶只能在以下标准列出的温度范围内使用,这些包括热处理温度测量;对受保护热电偶的最高温度的推荐;对受保护热电偶的最高上限温度的建议,如K型(镍铬—镍硅或镍铬—镍铝)热电偶短时间使用温度不大于1200℃,长时间使用温度在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