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铁十一局集团广清城际项目部测量员,提到“沉降”,其实最初我的内心是拒绝的,现在却是我热衷去做的。“懒人干不好,勤快人不愿意干”,或许就是对“沉降”最直观的评价。
“沉降”全称沉降变形观测。施工过程中以及架梁,都会对墩身产生不均匀沉降和位移变形,因而在设计文件指导下设置沉降监测点,并精确测出其原始标高,按规范频率测出其沉降变化值,都是在为后续无砟轨道铺设做准备。这就更突显了“沉降”在施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沉降评估前,要做的准备工作有很多,尤其是前期的外业采集现场的不确定性、观测难度大,观测频次更是要满足要求。为了妥善处理两者的矛盾,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沉降组通过创新改革做了以下两点准备工作:
现场除草,由于沉降数据都是在墩身完成后进行采集的,人少杂草就会疯长,所以控制点跟监测点经常被杂草掩盖,遮挡测量员的观测视线,针对这个问题,项目部测量队定期组织现场除草,“磨刀”不误测量工,这样一来,避免了新增不必要的转点,保证了测量队能在最佳测量时间将数据整理清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规划观测线路,由于外业采集数据精度有时满足不了要求,出现闭合差偏大的情况。如何才能提高我们观测精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测量?针对这个问题,沉降组也一起研究了很多次,群策群力,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针对问题然后结合现场,决定将测段线路打印出来带到现场、固定尺子上点、随测随看、发现沉降量过大的墩身,当前测回重新测量。固定线路后不仅提高了观测速度,避免了闭合差超限的情况,也为我们满足观测频次要求提供了保障。
如何使广清城际项目部现有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一直都是我们测量队在思考的,业内有很多人都认为“沉降”就是反复进行同样的工作内容,枯燥没意思,也没有提升空间。而我却坚信,大道至简,不断重复高频次的进行同一样工作内容何尝不是一种对经验的累积,当经验值由“量变”达到“质变”,自然会使繁琐的事情简单化。
“磨刀”不误测量工,在项目部大力推广亮点施工的情况下,我们测量队更应该在过往经验中不断总结和创新,整合测量队全体力量,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测量团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