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质量的问题是所有生产企业关心的问题。质量问题的控制是企业必须面临的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质量出现问题?究竟是哪个环节造成了质量的问题?这是公司体系的研究人员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管理学中对于质量管理的讨论是有很多的,下面就此展开一些论述。
记者:蓝海
质量的问题是所有生产企业关心的问题。质量问题的控制是企业必须面临的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质量出现问题?究竟是哪个环节造成了质量的问题?这是公司体系的研究人员一直在讨论的问题。管理学中对于质量管理的讨论是有很多的,下面就此展开一些论述。
最近几年,我国的恶性产品质量问题接踵暴露。当人们谈论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时,更多的反思局限于就事论事,而很少从系统的角度来挖掘管理模式上的原因。
当前企业应对质量问题的典型行为是千方百计掩盖质量问题、出了问题想方设法缩小知情范围,最终的结果是治标不治本,低级错误反复出现。我们把这种行为模式称作“后向控制型企业质量管理”。需要解释的是,由于企业并没有注意从质量问题中汲取教训从而改进整个管理过程,也就是很少有反馈机制,所以,还不能叫做反馈控制只能叫做后向控制。
前馈控制型质量管理是科学的高效能的模式,它能够彻底改变后向控制型模式的弊端。从长远角度看,后向控制型低效能质量管理模式的盛行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游戏。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企业在低水平管理上徘徊,整个社会诚信丧失经济浪费,没有谁在其中真正获益。因此,一场管理模式的革新势在必行。
目前流行的质量损失率概念,虽然有利于强化企业对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但不足以改善企业控制质量的模式。质量成本损失包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前者是产品交货前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损失的费用,后者是产品交货后因未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索赔、修理、更换或信誉损失等所损失的费用。质量损失率是指产品质量成本和与工业总产值之比,是一项能够准确反映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经济统计指标。但是,这个指标没有指示出怎样才能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管理学中的控制理论为质量管理模式转型提供了科学依据。控制理论按照实际操作流程把控制分为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3种类型。这3种控制方式都有各自的功用,任何控制过程都以不同方式包含着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但其中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方式是前馈控制。做好了前馈控制是良好控制效果的保证,而前馈控制出现的错漏通常难以在现场和反馈中得到补救。反馈控制是对事件后果的纠正,但损失已成事实。让不合格的原料投入生产线是最大的浪费,前馈控制就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这种浪费的发生。
价值链理论可以更好地解释前馈控制的重要性。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促进各种经济要素在其中增值的组织。他根据产品生产的过程把增值过程分为支持性活动和基本活动两种。潜亏控制的实质就是通过强化价值链理论中的支持性活动实现增值。企业通过采购优良的设备、原料和合作伙伴,通过提高员工技能与素质,通过科技开发创新生产工艺与运作流程,实现最大限度降低质量损失率。这样的质量管理模式才是正路。
从当前流行的后向控制型低效能质量管理模式向前馈控制型高效能质量管理模式转型,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主要有如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加强宣传,转变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企业多数都没有意识到目前的后馈管理模式有什么不妥。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行为改变的突破口,大力宣传前馈控制型高效能质量管理模式的科学性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要改变政府的监管方式。政府监管也有同样的转型问题,变反馈控制为前馈控制,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企业实行前馈控制型质量管理模式,通过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提供培训和资质认证等服务,从而转变企业评价标准,推动转型工作的展开。同时政府监管要加重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加大企业的违规投机成本,在市场树立是非分明的衡量尺度。
第三,要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质量管理模式的转型,说到底是企业自己的事情,要企业自己有动力才能真正推开。而企业的动力来自于管理者的利益。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保障企业家能够在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收获属于自己的一份报酬。另外,运用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力量,通过经理人业绩信息的公开公正来制约其短期行为,这是根本的办法。
第四,鼓励消费者参与监督和第三方介入监管。市场是最强大的力量,充分发育的市场能够通过自洁机能达到优胜劣汰。市场的力量来自消费者的选择,是否购买是消费者对企业的投票决策,同时也是对企业生死的决定。当前,需要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更有效的维权手段,例如更快捷的信息披露和及时的对违规企业的处罚。此外,专业性的第三方打假除劣公司也是市场中的净化力量。
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综合的效用过程。各方面的综合作用促使社会中产品质量的提高。对于产品的质量,社会上的宣传可以促使消费者和生产商的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政府对于质量的监管也是质量促成的一种原因,政府对于质量的监督管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企业的质量意识是企业自身对于产品质量的强调。另外社会的监督和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深入也为质量的提高带来了确实的效果,质量的提高有望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