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研究
> 2010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3170 发布时间:2010-8-12 QC检测仪器网 |
在世博会民营企业联合馆内,有一个由3万个水晶展牌组成的“闪耀矩阵”展示墙,整个闪耀矩阵在灯光的照耀下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晶矩阵,每个展牌上都镌刻着一个企业的名字,这是中国仪器仪表企业在世界级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集体亮相,预示着中国仪器仪表行业犹如这璀璨的矩阵一样五彩缤纷。
市场逆转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在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增长率下降,行业发展呈现低迷状态。进入2010年,仪器仪表行业是恢复比较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奚家成在总结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时指出,自2008年以来,仪器仪表行业产销同比增幅连续两年下降约10个百分点,尤其在2009年仪器仪表行业的增幅下降明显,“这与行业特性有直接的关系。”奚家成分析说。 一、仪器仪表行业中刚性需求的产品占比低,且由于产品生产周期短,复苏需求带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DCS(分散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在产业内至少是中等偏高,但其生产周期也只有一个季度。 二、三资企业的产销占全行业的45%,受金融危机冲击明显,拉动整个仪器仪表行业萎靡。 三、在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行业的回升力度属于中等偏下,低于汽车、农机、工程机械以及电工、重型机械等行业,政策措施对仪器仪表行业的惠及程度也比较低。于是在遇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时,仪器仪表行业“越冬”时间也相对比较长。 四、仪器仪表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不强,对宏观经济调整的适应性差,也是导致行业走势不强的主要内因,这将是国内仪器仪表长期面临的问题。 虽然仪器仪表行业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自2009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回暖,仪器仪表市场逐渐趋热,行业发展提速。奚家成认为,这预示着2010年的情况会比较好。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行业的总产值首次超过了4000亿元。
需求推动转型 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技术也让仪器仪表行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对仪器仪表行业产生较大影响的新兴产业,当属低碳经济。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经济合作部副主任、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金贵指出,低碳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与仪器仪表行业有着息息相关的带动作用。与此同时,仪器仪表具有“三高三低”——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的特点,许多产品是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低碳经济的发展势必带动仪器仪表需求的上升。 一是热能计量仪表和热能监测仪表,这些产品作为能耗计量器具直接进入家庭或相关环境监测组织用来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其市场前景和市场容量都是巨大的。 二是自动化控制仪表,如火力发电电网自动化控制仪表、煤层气发电自动化控制仪表、智能电网系统仪表、电机节能仪表、能源自动化调控仪表等。 三是用于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突发事故的检测报警、环境和气候监测等相关的仪器仪表。另外,“两化融合”对设备自动化和生产线自动化提出了很大的需求。
行业弊端凸显
虽然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迅速,但在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发面,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还是存在弊端。 一、行业规模小,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行业的总产值较低。不仅是绝对量小,在经济总量中的比例也很小。仪器仪表行业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全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1887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不足15家,缺乏综合实力强的“旗舰”企业。国内企业的单项产品市场运作能力较强,但缺乏综合实力。在人力、财力上都不能在市场上与外国跨国集团抗衡。因此,在市场竞争方面处于弱势。 二、企业劳动生产率低。由于仪器仪表属于高科技产业,低劳动力成本的作用不明显,国内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于外国企业。 三、行业畸形发展,影响总体发挥。除少数骨干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走的是低成本扩张的路子。凭着专业化分工形成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许多产品把成本做得很低,正是凭着这种低成本优势战胜对手,求得发展。但是这种低成本扩张的路子,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由于低成本扩张,主要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进入门槛较低,容易引起无序竞争,同时也影响企业对技术投入、人才吸收培养的紧迫感。 四、国家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普遍不足。由于国内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在人力、财力方面都不能支持足够、长期的技术创新。以科学仪器为例,一般国外公司的开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0%,而我国仅占3%。国际著名测试仪器公司用于科技创新的开发资金一般都超过年销售额10%,而我国测试仪器企业不仅销售额不高,用于科技创新的开发资金一般不超过年销售金额的3%。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