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案例分析 | 德朗PTZ60伸缩杆式容器镜在硫酸分厂HRS锅炉上的应用 |
案例分析 | 德朗PTZ60伸缩杆式容器镜在硫酸分厂HRS锅炉上的应用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6 发布时间:2025-7-11 QC检测仪器网 |

在硫酸生产系统的核心环节,HRS(Heat Recovery System,热能回收系统)锅炉承担着关键的能量回收任务。其长期运行于高温(通常远高于酸露点)、高压且充满高浓度硫酸(通常≥98%)的极端气液环境中,面临着双重严峻挑战:剧烈的高温腐蚀与浓硫酸的强化学侵蚀。这些因素协同作用,极易导致锅炉内壁(尤其是管板、焊缝等关键部位)发生各种形态的腐蚀损伤,严重威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使用寿命。
.jpg)
传统的锅炉内壁腐蚀检测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锅炉内部空间通常完全无照明,能见度极低,且存在高温残留物、酸性蒸汽等干扰因素,极大地阻碍了检测人员对腐蚀状况的清晰观察与准确判断,导致检测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锅炉内壁不同区域(如高温区、低温区、气相区、液相区、焊缝热影响区)的腐蚀程度和类型差异显著。常见的腐蚀形态包括均匀腐蚀、点蚀(坑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等,尤其点蚀隐蔽性强、危害大。这要求检测仪器必须具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强大的变焦能力及优异的色彩还原度,方能精准识别和评估各类细微或深藏的腐蚀缺陷
锅炉的入口通常设计得极为狭窄,直径有限(常见尺寸仅为400-600mm),且位置多位于高处或难以接近的区域,这对检测仪器的尺寸、灵活性、操控性及探头的可导向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内窥镜或人工进入检测方式难以有效实施
德朗PTZ60伸缩杆式容器镜专门针对“小入口、大容器”检测难题而设计。主要应用于锅炉、罐体、箱体等入口小内部空间较大容器的视频检测。产品搭载200万高清旋转镜头,具有10倍光学变倍、自动对焦、高亮照明功能。融合了高清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主机的操作系统,控制所有功能部件,结合延长支撑杆的操作,可以便捷清晰的观测到容器内部需要检测的位置。
.jpg)
案例分析
云南某磷化集团主要以磷矿石加工为主要业务,其硫酸分厂采用800 kt/a硫黄制酸装置,配套的HRS(热能回收系统)锅炉作为能量回收核心设备,长期处于严苛工况下,导致内壁面临高温氧化腐蚀+浓硫酸化学侵蚀的双重破坏。由于锅炉结构的特殊性,检测人员难以直接进入锅炉内部进行检测,而传统检测方法(如简单内窥镜或外部检测)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关键部位的腐蚀状况。为确保设备运行安全,该集团设备管理部通过相关渠道联系我们,想要使用PTZ60伸缩杆式容器镜进行锅炉内部结构的检测,主要是看内部管板腐蚀情况。
设备状态:锅炉已按规程安全停机,内部置换通风合格,具备检测条件
介质环境:涉及介质为浓度99%的工业浓硫酸
入口大小:其进入管口规格为DN300
内部结构:空间纵深较大,内部管路及结构复杂,存在多个弯头和视觉死角
.jpg)
检测现场
现场工况勘验完毕,德朗技术人员根据锅炉深度,灵活组装并调整PTZ60伸缩杆长度,将探头对准目标管板区域后,启动10倍光学变焦与自动对焦功能,同时调节高亮度照明强度。高清图像实时传回主机屏幕,技术人员可以清晰地观测到管板表面状况,特别是管口周围、焊缝热影响区等重点部位。经过检测发现有几处管板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纹和腐蚀现象,建议设备管理部门后续及时处理,以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
.jpg)
用户评价
德朗PTZ60伸缩杆式容器镜成功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的检测难题。其独特的伸缩设计能够轻松适应DN300的狭窄入口,克服了空间纵深大和视觉死角的限制;通过高亮度照明与10倍光学变焦功能,即便是在狭窄或隐蔽的区域,也能捕捉到清晰的图像,有效解决了隐蔽区域可视性差的问题,使我们能够高效完成内部检测任务,显著提升了安全性和操作效率。
通过上述案例可见,针对硫酸分厂HRS锅炉这类入口狭小、内部空间大且结构复杂、黑暗环境等严苛检测场景,德朗PTZ60伸缩杆式容器镜凭借其高清变焦镜头、360°旋转功能、强力照明系统、5M碳纤维伸缩杆及便捷操控性等核心优势,成功突破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实现对关键部位(如管板)腐蚀状况的高效、安全、全面、精准的视觉检测。若您对德朗PTZ60伸缩杆式容器镜感兴趣,欢迎添加下方微信咨询。
.jpg)
.jpg)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