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备受关注的“西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近日一审宣判。环保部表示,此案是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件,今后将建立相应防范和惩治机制。
经一审审理,“西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造假案”涉案7人因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获刑,刑期从1年3个月到1年10个月不等。本案涉案人员采用棉纱堵采样口致PM2.5浓度值下降30%至50%。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这对于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防治来说,都有较大影响。
贺克斌:预报必须依靠和监测数据的比对,形成较为准确的判断,如果说是监测数据存在问题,那就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环保部监测司负责人表示,目前环保部已将全国143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事权进行上收,并每年对其数据进行专项检查。从此前的检查情况看,国控站点监测数据总体能够客观反映当地空气质量。但个别地区或站点也存在数据质量方面的问题,也发现了类似“西安案”这样的的人为干预监测数据的案例。为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可靠,环保部将按照“谁考核、谁监测”的原则,加快推进环境监测体制改革。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表示,今后,地方如果存在环境监测质量造假的行为,在考核地区环境要素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时,就会被“一票否决”。
傅德黔:我们要对具体监测站点的运营维护进行考核,空气自动站周围全部安装上摄像探头,只要有人进入这个区域,就会被摄像头捕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