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的科学。它承认一切事物都遵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这一运动规律。我们从事的计量工作,多限于量变这一阶段,一般不涉及质变。但是,我们从认识上应当向这个方面延伸。在由量变到质变延伸的层面上,我们可以提出计量哲学这一概念。将这一概念用于指导人生的过程,就有了“计量哲学与人生智慧”这个命题。
做事也需要定位
按类型分,人生面临四种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社会的事和老天爷的事。做事的定位实际上很简单,就是一心一意做自己的事。别人的事,由别人来管;国家的事,由国家领导人来管;大自然的事,由规律来管。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指你在自己的位置上尽到应尽的责任,而不是要每个“匹夫”都去管理国家。
对于自己的事也还需进一步的定位,就是要做别人代替不了的事。你做的事具有自己的特色,具有不可替代性,才有意义,才能做好,也才能实现价值。我在泊头市任市委书记时,提议办了一张《泊头报》,编辑部的人让我对该报写几句话,我写了三句话:第一,大报讲大道理,小报讲小道理,《泊头报》就讲老百姓的道理;第二,大报办大事,小报办小事,《泊头报》就办市民办不了的事;第三,大报办好事,小报办坏事,记者采访中发现市民堵心的事就曝光。我做你们的后盾,你们办不了的事情由我来办,谁找你们的麻烦,我就找他们的麻烦。
要做好自己的事,在定好位的前提下,无非就是三条:一是勤奋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三是善于总结、升华。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心情愉悦。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再苦再累也感觉不到,因为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做事情,是处在“我想做”而不是“要我做”的状态。这样,在做的过程中就是一种享受,这不仅有利于把事做成,也有利于身心健康。第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容易进入状态,达到一种境界,全身心地投入。而心无旁骛、用心专一的人容易成功。荀子的《劝学篇》中有这样的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所寄托者,用心躁也。第三,不断迸发新的思想火花,有利于创新。如果你对该事情或该领域有激情,你就可能为之废寝忘食,甚至在走路、洗澡,甚至梦里都会迸出思想火花,想起好的主意,萌发新的思路。这时,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
善于借助外力
是否懂得借助外力、是否善于借助外力,这是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借东风”和“草船借箭”的故事。借梯上楼、借船出海、登高望远、善假于物是“借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借势”,即借皇帝的势力;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是“借智”,即借诸葛亮的智慧;清末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替”也是“借”,是“借威”,即借上天的威力;太极高手所以不费力就可以把人发出去,打倒在地,是“借力”,即借对方的力量;改革开放,招商引资是“借资”,即借国外的资金发展自己。一个人,无论他能力多强、水平多高,即使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包打天下。要发展、要成功,自身的努力是关键,但善于借用各种资源、善于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力量,不但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也是奋斗创业必须具备的一种本领。一代智者曹植有话:龙欲升天需浓云,人之仕进待中人(中间人推荐)。刘邦自己就说:“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安粮道、给饷馈,吾不如萧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此三人,皆人杰也,为吾所用,而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失败。”刘邦所以取得天下者,就是能借助人才,也就是借助别人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主张。
做事要留有余地
我们都知道,算盘的上档有一个空位,下档有两个空位,这样,就可以自如地打算盘了,算盘才有用处。倘若把算盘的空位都填满算珠,没有了空位,这个算盘就成了废物。凡是有经验的木工在装饰房子时,都懂得“留一道缝隙”,不然,天气潮了,门窗就关不死,木地板就会鼓包,因为木制品“潮胀干缩”。铁路的铁轨之间,也有一道缝隙,所以火车行驶时发出有节奏的声音,不然,因为热胀冷缩,夏天就把铁轨顶弯了。人说话、做事也要留有余地,否则,话说过了头,就没人相信了;计划安排得太紧,心急火燎,往往出错或造成被动;人与人之间也要有一段距离,过于亲近反而会产生逆反心理,即使是夫妻之间,如果整日厮守,爱情也会变成毒素。所谓“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意思。
做事留出余地,也包括留出退路。很多人忌讳走“回头路”,我看没有什么必要,“车到山前必有路,包括回来这一条”,而且在回头的路上,对于周围的景观,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因为视角、方向不同了。
人做事一方面不要拉满弓,不要好高骛远,更不要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不要急于表现自己,更不要急于纠正旁人,再听一听、再看一看、再琢磨琢磨,凡事留出思考的时间、留出回旋的余地。
优势有时也耽误事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个旅店。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什么也没有拿。中途下起了大雨。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下身都湿透了,因为他觉得有雨伞,仍在雨中行;拿拐杖的跌得满身是伤,因为他有拐杖,就不顾一切地在泥泞路上跋涉,不时地跌跤;而第三个却安然无恙,因为他懂得“大雨不过时辰”,雨停了,他才走。第三个旅行者看后笑笑说,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意识。许多时候,我们不是栽在逆境里,而是栽在顺境里;不是败在自己的弱势上,而是败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能提醒我们,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有开始,也要有停止
停止、放弃以及失败等字眼,在通常的理解中,似乎总带有某种消极、贬义的色彩,没有人对这些感兴趣。实际上,适当时候的中止,同时也潜伏着新的起点。从自然现象到社会事物,停止划出了一道分界线,分隔开两种明显的区别甚至是对立的状态。黑夜停止之时是白昼,山峦停止之际是平原,陆地停止之处是海洋。一对平素打打闹闹、出言无忌的青年男女,突然变得相对无言,眼神躲躲闪闪,很可能相恋了;夫妻长期反目,忽然有一日平静下来,很可能是要分手了;昆虫在蜕皮时,停止了饮食、停止了活动,但蜕皮以后又进入了一个速长期。蜕皮虽然痛苦,但痛苦造就了新的成长和成功。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视听关闭时,内心的思维才有可能开启,那是外界声色犬马在灵魂之门前停止了。有一则报道,一个贪官说,“进了监狱才有时间看书。”这就是说,停止了工作、失去了自由,才开始了读书学习。如果自己主动把吃喝应酬、跑官奔波的那些事停下来,读读书,或找个清静的地方独处,学习、反思、调整,那该多好!
停止就是反省,就是调整,就是酝酿和准备,也是积蓄力量,因此,停止是为了重新上路、重新开始。而重新开始就有了新的眼光、思路和行动。停止不仅是开始的前奏,也是成功的序曲。说到底,停止是宇宙间的节奏,也是成功的规律。
做饭与“造饭碗”
中国最大、最难的问题实际上是就业,人多饭少是问题的实质。饭少并不都是因为米少,而是饭碗少,即创业的人少。说白了,就是能打工的人多,能当老板的人少。这里说的老板不仅指投资几个亿、搞高科技项目的老板,更指投资不多、安排劳动力不少、会谋划项目的中小企业的老板。对于一个中小型的城市,如果这样的老板多了,每个老板能安排三五十人、百八十人,这个城市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就不成问题了。对于政府来说,就解决了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这是一条既省力又省钱的思路;对于家庭来说,这是一条能得到实际锻炼而又实惠的思路。
“造饭碗”的能力,就是投资和经营的能力,这是真正的能力,而且没有负面作用。投资需要有远见、有胆略;经营需要有气度、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