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是我国第一个区域性环境气象中心,是北京市气象局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京津冀及华北区域环境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制作发布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光化学烟雾等预报产品,制作发布重污染天气、雾、霾、光化学烟雾等预警信息。
今年9月1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工作,国家气象中心于每天8时和20时进行全国24小时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随后,北京与天津气象局都开始进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今后,环境气象中心将对京津冀区域内的空气污染条件进行预报预警。
区域联防联控防治跨省污染
“PM2.5污染物来源复杂,有机动车和煤燃烧、工业过程和各种尘源等的一次排放,还有区域性的因素。”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敏曾建议,政府应当积极探索区域联防联控新机制。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谈到在京津冀区域性联防联控时说,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特征,所以需要区域联防联控,单靠一个城市采取措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以京、津、冀为例,山西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很容易在偏西南气流下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导致大范围、区域性污染。”
重污染应急预案修订加紧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出,到今年年底前,完成《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暂行)》修订工作。《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暂行)》自去年10月首次发布,并在今年1月重污染日发挥重要作用,但该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如应急启动和响应实施的效率不高,预警响应分级未考虑持续污染、严重污染措施力度不够等。
日前,市政府召开重污染应急预案专题会议,北青报记者从中获悉,应急预案修订的内容包括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预警分级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强化应急响应措施、规范空气重污染预警指令发布程序等。
污染预警分蓝黄橙红四级
在预警部分,目前实行的暂行方案,只是将污染分为重污染、严重污染和极重污染三级,其中重污染日的应急措施以建议性措施为主,严重污染和极重污染级别有相应的强制减排措施。
新修订的应急方案将综合考虑污染程度、区域范围、持续时间进行预警响应分级,改变原来以单日污染程度分级的形式,调整为单日和多日重污染综合分级的方式。按照污染程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响应级别相应提高的原则,将预警从轻到重分为四级至一级,分别用蓝、黄、橙、红颜色标示。同时,加大最高预警级别的强制性减排和健康防护提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