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紧固件螺栓调质的金相检验

紧固件螺栓调质的金相检验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6078 发布时间:2021-1-11 QC检测仪器网
标签: 张先鸣 (南京福贝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211100)

高强度螺栓经过调质处理(淬火加高温回火)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有较高的强韧性。常用的钢材为低、中碳优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如10B21、10B28、SWRCH35K、ML35、35、45(生产8.8级螺栓),10B33、40Cr、SCM435、ML35CrMo、ML40CrMo 、30CrMnSi、40CrNiMo (生产10.9级螺栓)及42CrMo35CrMoV、45CrMoVE、SNCM439(生产12.9级螺栓)等牌号。

1  调质的金相检验

调质是将亚共析钢加热超过Ac3以上30~50 ℃,当工件淬火温度正常,保温时间足够,且冷却速度也较高,过冷奥氏体在淬火过程中未发生分解,那么淬火后得到的组织应是板条状马氏体和针片状马氏体。在中高温回火过程中,马氏体中析出碳化物,获得回火索氏体或回火托氏体。

1.1  调质组织与评定

高强度螺栓应确保淬火时奥氏体化充分,淬火组织均匀,无未溶铁素体及非马氏体组织,必须充分重视淬火态组织的金相检验。对10.9及以上级高强度螺栓而言,淬火组织的均匀性尤为重要。国外的高强度螺栓热处理,很重视钢的充分奥氏体化,确保其组织的均匀性,以获得最佳的强韧性配合,保障螺栓服役时的安全可靠。国内高强度螺栓制造商对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螺栓淬火加热保温不足,奥氏体化不充分。

评定调质处理的质量一般采用GB/T 13320-2007《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与评定方法》。该标准适用于经过调质处理的结构钢件;不适用于脱碳、过热、过烧等组织的评定。标准要求试样应在冷态下用机械方法制取;若采用热切时,必须将热影响区完全去除。制样过程中,不能出现因受热而导致的组织改变现象。试样抛光后用体积百分数2%~4%的硝酸酒精溶液侵蚀。

金相组织按1~8级评定,1级组织最好;8级组织最差。该标准第三组评级图,适用于结构钢调质处理件,尤其是高强度螺栓的调质检验。被评定的调质组织介于两个级别之间时,以下一级为判定级别,例如大于3级小于4级时,则判为4级。

 调质的金相组织分析,在光学显微镜下用500倍观察,合格级别由供需双方协商约定,没有约定的以1级~4级为合格。生产实践表明,在低温环境下服役的螺栓,1级~3.5级为验收标准。如果在评级时有争议,可以参考力学性能检验结果进行判定,尤其是低温冲击功的指标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对于10.9级及以上低碳或中碳合金结构钢螺栓也可参考JB/T7293.3-2014《内燃机螺栓和螺母第3部分 连杆螺栓金相检验》,第三级别图或第一、二级别图检验。按此标准判定回火组织1~3级合格。

1.2  螺栓的调质及组织

GB/T 3098.1—2010《紧固件机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强调对8.8级及以上产品的材料要求应有足够的淬透性,以确保螺栓螺纹截面的芯部在淬硬状态、回火前获得约90%的马氏体。为保证良好的淬透性,对于8.8级、螺纹直径超过20 mm的螺栓需采用标准规定的合金钢材料淬火并回火。

    淬火后马氏体的粗细可按JB/T 9211-2008《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马氏体等级》进行评定。由于奥氏体化温度不同,马氏体形态和大小不一样。1级属于奥氏体化温度偏低,淬火组织是隐针马氏体、细针马氏体和不大于5%的铁素体(体积分数);而8级则属于过热组织,是粗大的板条马氏体+粗片针马氏体。正常淬火时控制在3级~5级,其组织为细小的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6级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适用于较大规格且要求淬透性高的螺栓。 图1 为40Cr钢板条状及针状马氏体4级,图2为45钢板条状及针状马氏体5级 ,图3 为SCM435钢板条状及针状马氏体4级 ,以上为正常淬火组织。

 图1 板条状及针状马氏体(40Cr×1000)4级            图2 板条状及针状马氏体混合体(45钢×500)5级

图3  板条状及针状马氏体(SCM435×500) 4级                 图4  回火索氏体(×1000) 1级

回火索氏体组织实际上是在α相基体上分布的极小颗粒状碳化物,如图4、图5所示。回火温度根据高强螺栓等级要求,一般在450~600 ℃,具体温度范围视钢的化学成分有所区别。因为合金元素的加入会减缓马氏体的分解、碳化物的析出和聚集以及残余奥氏体的转变等过程,回火温度将移向更高。

图5  回火索氏体 (×500)3级                        图6 粗大的马氏体组织(42CrMo×500)8级

2  调质的缺陷组织

2.1  淬火过热组织

 由于淬火加热温度偏高,致使奥氏体晶粒长大,淬火后得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如图6所示。一旦出现粗大针状马氏体,即使采用合理的回火温度进行回火,也不能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具有该组织的螺栓在使用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早期断裂失效事故。

SWRCH35K正常淬火温度一般不超过870 ℃。图7试样为920 ℃淬火时,晶粒急剧长大,不同晶粒内平行的马氏体位向是不同的,奥氏体化相应提高,淬火后残余奥氏体相对多一些。粗大马氏体组织综合性能差,也容易淬裂。

图7  粗大马氏体及少量残余奥氏体(SWRCH35K×500)             图8  马氏体和未溶的铁素体(×500)

2.2  淬火欠热组织

高强度螺栓正常淬火后得到的组织应是板条状马氏体和针片状马氏体。淬火欠热是淬火加热温度过低,或保温不足,奥氏体未均匀化,导致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未溶铁素体,如图8所示。铁素体即使回火也不能消除。

45钢在Ac1~Ac3保温,图9铁素体仍留在基体内。同时由于淬火温度低,保温时间短,奥氏体均匀化差,冷却时局部发生了托氏体转变。

图9  浅灰色马氏体+黑色团絮状托氏体+白色块状、多角状铁素体(45钢×500)

2.3  欠淬透组织

淬火温度正常且保温时间足够,但冷却速度不够以至于不能淬透,结果沿工件截面各部位将得到不同的组织,即使表面是马氏体,往中心会逐步出现非马氏体组织。非马氏体组织有托氏体、贝氏体等,心部为托氏体和铁素体等组织。在低合金钢中出现的非马氏体组织一般不是托氏体,而是上贝氏体,如图10所示。该组织为马氏体基体上分布有少量贝氏体,用金相方法较容易检验出这种缺陷。

图10  心部组织回火索氏体+上贝氏体(×500)

中碳钢调质组织形态取决于淬火态组织,加热不足而残留在马氏体组织中的块状铁素体,或冷却不足而在晶界处析出网状或半网状铁素体,都是有害的。

值得注意的是:加热不足引起的未溶铁素体与冷却不足时先析出铁素体在形态上是有区别的,前者呈圆钝块状或厚薄不均匀断续网状(图11),而后者是新形成的先共析铁素体,形态上比较纤细,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图12)。

 图11  淬火欠热组织(40Cr钢) ×500           图12  淬火冷却不足组织(40Cr钢) ×500

带状铁素体组织常出现在热轧结构钢显微组织中,沿轧制方向平行排列,呈层状分布,形同条带。带状组织的存在使钢的组织不均匀,并影响钢材性能,形成各向异性,降低钢的塑性、冲击韧度和断面收缩率,造成冷镦、冷挤压、冲压时废品率高,螺栓热处理时容易变形等不良后果。

形成带状组织的根本原因是钢铁材料的成分偏析,消除带状组织的最好方法是高温扩散退火。若成分偏析未充分消除,尽管经过正火、退火或淬火处理后,其带状特征仍然存在,显微组织中就会出现残余带状组织。

   例如45#钢M30*180螺栓调质后,检测后发现显微组织中,为回火索氏体或回火托氏体和残余带状铁素体,说明调质处理前显微组织中带状组织级别较高,淬火加热无法消除其带状组织特征,见图13。

图13   45#钢M30*180螺栓调质后带状组织 ×500

3  热处理常见淬火缺陷

螺栓调质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缺陷最为常见,如硬度不足、变形、开裂等。产生缺陷的原因很多,需从各方面分析,金相检验是常用的方法  

3.1  淬火裂纹

淬火时在螺栓中引起的内应力是造成变形与开裂的根本原因。当内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便引起变形;当内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时,便造成开裂。只有拉应力是使裂纹萌生和扩展的必要条件。分析淬火裂纹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较大的应力;二是材质有没有缺陷,至使强度和韧性降低。

3.1.1  淬火裂纹特征

⑴多数情况下裂纹由表面向心部扩展,宏观形态较平直。

⑵从宏观与微观看裂纹两侧均无脱碳,但如果在氧化性气氛中进行过高温回火,则淬火裂纹两侧会有氧化层(图14)。

图14  裂纹两侧有严重脱碳现象(×100)

3.1.2  组织无异常,内应力增大引发淬火裂纹的因素

⑴设计不合理,如有尖角、截面突然变化,易引起应力集中;

⑵冷却太强烈,如本应采用快速淬火油,却选择了水溶液,不该冷透时而冷透了等;

⑶淬火时冷却方式不当,淬火后未及时回火。

3.1.3  组织存在缺陷,引起淬火裂纹的因素

⑴淬火温度偏高,奥氏体晶粒粗大,淬火后形成较粗大的马氏体,容易开裂。特别是粗大的高碳马氏体,常伴有显微裂纹。

⑵钢材存在网状碳化物等脆性相,淬火时易沿脆性碳化物网开裂。在晶界处有沿晶界分布的碳化物网络,磨削时也容易磨裂。

⑶钢材有折叠或粗大夹杂物等缺陷,淬火时易沿此缺陷形成裂纹。

⑷钢材中存在严重偏析,淬火后组织不均匀,内应力较大且不均匀,容易开裂。

⑸由于紧固件表面脱碳,淬火时表层体积膨胀小,受到两向应力,容易形成龟裂。

3.2  淬火硬度不足

⑴加热温度不足,冷却时形成托氏体,当托氏体很少时,硬度无明显变化,但金相组织容易鉴别。

⑵淬火冷却速度不足,淬火组织中除马氏体外,还有托氏体或贝氏体组织。托氏体或贝氏体越多,硬度越低。

⑶表面脱碳,淬火时不易形成马氏体,或形成低碳马氏体,如图15所示。

⑷淬火过热,过热组织马氏体粗大,残余奥氏体量明显增多,硬度也降低。

图15  表面脱碳铁素体和低碳马氏体(×200)

螺栓淬火回火后性能达不到技术要求,影响因素可以是多方面的,对其进行质量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里只是强调金相检验时应注意有无影响强韧性的不利因素,诸如晶粒粗大、非金属夹杂物、网状渗碳体、网状铁素体、淬火组织中的非马氏体组织以及低倍检测中的显微偏析造成的组织不均匀性等。

4  结语

金相检验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判定螺栓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另一方面是通过观察鉴定各种缺陷的分布状况和性质,分析产生缺陷的原因和各种工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为改进工艺和试验研究提供数据,这是当前不可获缺的重要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先鸣. 我国紧固件行业热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J].金属制品,2008(6):53-57.

[2]  大连工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编写组.金属学及热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

[3]  崔忠圻.金属学及热处理原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4]  任颂赞,张静江,陈质如,等.钢铁金相图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5]  李炯辉,林德成,丁惠麟,等.金属材料金相图谱[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  机械工业理化检验人员技术培训和资格鉴定委员会.金相检验[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8.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展讯 | PolyWorks Sha
工业立市、制造强市,2024 成都工
CISILE 2024“自主创新金奖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调研组一行莅临科电仪
5月15日开幕!2024 广州国际汽
变局博弈,精进致远!ITES深圳工业
9月3-6日,2024年中国机电产品
新能源行业降本压力大!规模化生产得从
市场需求强劲, 5月立嘉工业自动化与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 数智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办好科技节,为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奥林巴斯N600主机远程通讯的实践应
市场活动 | PolyWorks S
PolyWorks|Inspecto
案例分析 | 德朗DLU22A低频超
案例 | O’Fallon铸造使用P
【一期一遇】携手鼎泰,ARTUS 1
功能更强大,操作更轻松!LEXT O
新品发布 | A36探头强悍登场,助
捷克造币厂使用Vanta™
颠覆性突破!德朗6mm电动光学变焦内
重庆日联科技荣登“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指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