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转基因食品
在我国闹得沸沸扬扬的“黄金大米”事件,让我国民众对转基因食品有了更大的警惕性,著名“水稻之父”袁隆平也表示,不建议人体试验食用转基因食物,因为今后对后几代的基因转变,仍是潜在的威胁。近日被美国农业部门曝出的“转基因小麦”事件,让世界的目光都移向这个启动转基因农作物研究的国家,在这里,俨然转基因食品已融入生活中。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科研机构成功培育出第一代转基因大豆。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比例呈上升趋势,2000年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54%,2012年已提高到93%。美国农业部大豆研究专家马克·艾什称,美国转基因大豆产量占美国大豆总产量的93%。大部分用于国内,预计2012至2013年度国内消耗4720万吨,向国外出口3730万吨,约占总量的45%。
有美国媒体称,美国种植的大部分玉米、大豆和棉花都是抗杀虫剂或抗虫转基因植物,转基因食品无处不在,消费者别无选择。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亨利·米勒2011年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人过去10年总共消费了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另外,一些估计数据显示,大约2/3的美国加工食物都含有转基因成分。
然而走进美国的超市,却很难发现标注有“转基因食品”的标签。据介绍,目前美国的转基因食品没有规定必须特别标注。2000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出台草案,重申了对待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的“实质等同”原则,所以,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对是否应该贴"转基因食品"的标签没有作硬性规定。美国一专家表示,政府批准一种转基因食品,就表明它可以被安全食用,没有必要特别标注。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由于大量转基因成分被披露,食品及环境安全的团体组织活动频繁。佛蒙特、康涅狄格和纽约州都正在立法强制标明“转基因标识”,而孟山都与其他大生物公司都强烈抵制这一举措。美国的农业公司每年要进行近千项转基因作物实验,实验田遍布全美。转基因作物不仅包括棉花和饲料作物,还有水果和蔬菜。
瘦肉精在美是合法添加物
近日,全球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同意中国双汇集团收购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合法使用瘦肉精的国家,其主要使用的是莱克多巴胺,规定允许在猪肉中有一定的残留数量,而这在中国仍属于明令禁止使用范围。
瘦肉精其实是一类药品,是指一类特定的化合物,主要有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仑特罗等、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硫酸 特布他林、西巴特罗、盐酸多巴胺等多种。美国的瘦肉精和中国的瘦肉精是不同的,中国主要使用的是盐酸克仑特罗,而其在美国和中国均禁止使用;美国主要使用的是莱克多巴胺,虽在中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但在美国却是合法的,允许一定的残留量。此外,欧洲食品安全局则认为人体实验的样本数太少(只有六例,且其中一人出现心悸现象,中止实验),没有采取双盲测试,因此认定此药物在科学上无法确保安全无虞,因此也是禁用的。
相关资料显示,吃了残留莱克多巴胺的组织后会出现中毒症状,对患高血压、青光眼、糖尿病、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早在1999年就立法允许猪肉中残留瘦肉精数量可以高达0.05 ppm。2000年,FDA批准莱克多巴胺在养猪业使用,是美国唯一允许添加的β肾上腺激动剂。
2013年3月,我国张家港局曾在两批47.6吨进口美国猪肚中检出莱克多巴胺,实施了退运处理。2013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境不合格名单显示,1-8月共检出40批次约1160.63吨问题洋猪肉,而检出的问题主要是含有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沙门氏菌、感官不合格、霉变等,已依法退货、销毁或改作它用处理,这些不合格批次的食品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
美国的三聚氰胺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引起中国乳品行业震荡的“三聚氰胺”事件,在美国的奶粉中,也存在。美国媒体曾披露,FDA在2008年抽样检测了美国本土产的婴儿奶粉。结果显示,在被检测分析的77个样本中,雀巢公司某种婴儿奶粉有2次检测显示含三聚氰胺,含量分别为百万分之0.137和百万分之0.14。美赞臣公司某种婴儿奶粉的有3次检测都显示含有三聚氰酸,含量为百万分之0.247。尽管含量均远低于百万分之一,FDA宣称对人体没有伤害,但这个结果恰好证明美国奶粉在一些关键指标上,并没有比国产奶粉强。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宣布设定婴儿奶粉中三聚氰胺及其副产品三聚氰酸的安全值为1ppm(1毫克/千克),这和中国的标准完全一样。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宣布标准之前,FDA在三聚氰胺问题上还坚持“零容忍”政策,即“婴儿奶粉中任何含量的三聚氰胺以及与三聚氰胺有关的化学物质都无法确认为对婴儿安全”。
紧接着,2009年,美国奶粉再爆丑闻。美国政府所属的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现,美国15个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火箭和导弹燃料中使用的一种化学物质――高氯酸盐,其中占美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近90%份额的两个品牌,高氯酸盐含量最高。该物质是一种强力甲状腺毒素,可能对胎儿和婴儿大脑发育造成影响。报告一经披露,立即在美国民众中引起恐慌。
2011年,美国奶粉业巨头雅培公司在北美主动召回一批婴儿配方奶粉,原因是美国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可能存在甲虫污染问题。
其他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美国食品安全,主要源于食品携带病原体,每年影响数千万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数千人死亡。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食品流通,无所不往。一个地区的食品污染,可以造成全国性的中毒。
2006年,发生在威斯康星州的“带菌菠菜事件”,大肠杆菌使26个州200余人感染生病;2007年,40个州数百人受田纳西型沙门氏菌花生酱感染;2008年,也是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美国乔氏食品连锁公司紧急召回紫花苜蓿芽。2011年,科罗拉多州因为“带菌香瓜”而暴发李斯特菌感染,疫情蔓延19个州,近百人染病,十几人死亡。2012年8月,美国发生因食用芒果导致沙门氏菌感染的病例。此病例由进口墨西哥芒果引发,疫情已至少导致121人感染。
其中,威斯康星州的“带菌菠菜事件”尤为严重。2006年9月11日,威斯康星州暴发食源性疾病,影响范围达到美国26个州,1人死亡。两天后,州公共健康部门确定,疾病是由于O157∶H7大肠杆菌引发,根源是袋装菠菜。2006年9月14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发布“菠菜禁食令”,不要吃袋装菠菜;第二天,禁食令扩大到全部新鲜菠菜。这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史上第一次就某一蔬菜发布大规模的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