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超小型激光加速器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宣布项目正式启动。
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雷朝滋,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副处长郑健,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副处长邹晖,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恩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杜祥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士贺贤土,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物理学院院长谢心澄,科研部部长周辉,科研部副部长韦宇,实验室与设备部副部长黄凯,财务部副部长邵莉,物理学院副院长王宇钢和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刘克新等出席了项目启动会。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于2011年首次启动,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超小型激光加速器及关键技术研究”是2012年获批的66项课题之一。
王恩哥首先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表示感谢。他在发言中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以理论为基础的科学仪器的开发。颜学庆老师领导的团队,在陈佳洱院士等诸位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提出具有自主产权的、超小型激光加速器的研究,有望实现超大型激光加速器在尺寸上的缩小,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他同时还指出,科学仪器的开发不同于基础研究,不仅需要优秀的科研力量,还需要做好统筹、攻关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因此,北大在科技部的要求下,协同研发团队,成立了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组和用户委员会,在空间和人员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的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早日取得研发成果,服务于相关产业,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
吴学梯在表示祝贺的同时,在管理上提出了五点要求:该项目应以产品开发为目标,推动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应用好产生的知识产权,保证各单位的科研成果集成到科学仪器产品中来;落实法人负责制的各项要求,体现在法人对项目的服务、管理和监督三个环节,法人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切实的保障,并对科研和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加强协作,潜心开发,争取最终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雷朝滋对科技部领导给予高校的科研工作特别是仪器专项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强调,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的定位;另一方面,承担项目的高校要高度重视项目的实施,要在基础研究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研发团队技术负责人颜学庆教授介绍,“超小型激光加速器及关键技术研究”将研发基于激光稳相加速方法的超小型离子加速器,攻克高对比和高光强激光、自支撑纳米薄膜靶、激光等离子体透镜、激光加速器超高流强离子束传输和激光加速器辐照研究平台等关键技术,建成首台超小型激光离子加速器装置。在此基础上开展激光离子加速器在核医学、空间辐射环境模拟、惯性约束聚变、国际热核聚变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促进我国科学研究在这些领域取得原创性科研成果。在国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展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离子应用技术研究,以此带动和促进激光驱动超小型离子加速器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超小型激光加速器及关键技术研究”启动会得到了项目技术专家组、项目用户委员会以及其他参与单位的大力支持。项目技术专家组杜祥琬院士、陈佳洱院士先后发言,对该项目的启动提出了指导意见。两位院士都强调了这一专项的产业化特色,能否实现真正产业化,是检验该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他们对本项目寄予厚望,期待做出好的成果。项目技术专家组组长贺贤土院士组织了应用任务讨论环节,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池阶研究员,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教授邵春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洪伟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宗秋刚教授纷纷发言,对项目开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和想法。
项目专家组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赵红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盛政明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陈黎明研究员和清华大学鲁巍教授就项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先后发言,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孙冬柏和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作为项目监理组代表出席本次启动会议,孙冬柏在总结讲话中强调,高校中项目组织的工程化管理需要重视和加强,希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给予关注。
参会的嘉宾还有: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李强研究员、胡步荣研究员、杜广华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远晓辉副研究员,北京大学陆元荣教授、北京大学郭之虞教授、袁忠喜高级工程师、朱昆高级工程师、邹宇斌副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赵宝全副研究员,复旦大学潘燕助理教授和秦皇岛开发区前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宏林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