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放开民营检测市场正当其时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760 发布时间:2012-9-19 QC检测仪器网 |
11月7日,文汇报在头版发表《外资抢入中国食品检测市场》的报道。读罢此文笔者感慨良多,并回想起2002年3月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一篇短文,标题是《“检测”都得进市场》。
笔者当年那篇短文的评论由头是,针对“洋检测”与“洋认证”大举蚕食浙江检测与认证市场,为与之抗衡,该省质检局与社会资本一起组建股份制的方园检测有限公司,面向市场独立承接检测业务。虽说该公司性质还谈不上独立第三方,但毕竟向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我检测、我监督、我处罚”这种缺乏公信的官办检测体制开了小小一刀。
时隔九年,上述官办检测体制在国内依旧,当年的小改革止步不前。相反,“洋检测”与“洋认证”对中国检测市场的拼抢则早已从工业产品领域拓展到了食品领域。
受我国产品质量法保护,目前隶属于卫生、质监、食药监、农业、检验检疫等行政机构门下的官办检测机构,虽说仍勉强保住了国内食检市场半壁江山,但外资检测机构却已拿下了另35%的市场份额。全球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巨头,如英国的Intertek、瑞士的SGS、德国的TUV、法国BVOI等,分别都在国内开了30多家分支机构,甚至南非SABS也已跻身中国抢食蛋糕。
眼下国内的食检蛋糕有多大,尚缺乏权威统计数据发布。但早在数年前,仅浙江省,光一个ISO9000质量认证,数十家洋机构每年分食的收益就达数亿元之巨。十年前食品安全方面丑闻报道的传播远非今日可比,食品安全问题也没今天这般广泛,而在今天,每种食品上市前都必须接受安全检测。以十年为时间轴作对比,由浙江一省放眼全国,国内食品安全检测市场的蛋糕之大,肯定出乎常人想像。
即便国内食品安全形势逐年好转,正常食检市场在国内也必定越做越大,而不是相反。举个例子,一只苹果农药残留检测,国内只检测30多个项目,欧盟检测157个项目,日本检测357个项目。按有关部门承诺,未来3年国内食品标准中与农药残留相关的检测项目将“成倍增加”。
请注意,中国食品标准落后外国的远不止农药残留量一项,据此,国内食检市场之大绝对难以计量。现实的无奈和残酷在于,这么一个大市场,居然还没有真正意义的中国自己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
也许会有人说,不是另有50%的市场份额归政府的检测机构占有么?但其一,那份市场的取得,性质属于“国家强检”,收费归国家,定价相对较低,系“行政检测”而非“市场检测”;而被外资蚕食的那35%则系“市场检测”,利润相当丰厚。其二,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丑闻发生后,问题产品的“国家强检”结论都被舆论强烈质疑和诟病,原因就在于官办检测结果的公信力问题。环顾国外,则普遍不允许“行政检测”,连“国家强检”都须委托独立第三方进行。有鉴于此,时隔将近十年,笔者再次呼请有关方面赶紧向国内民资开放检测市场。
文汇报的报道站在全国层面进行剖析,但问题的存在也适合上海对号入座,深入反思并急起直追。众所周知,上海力图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却常为找不到合适题材而苦恼,大力培育上海自己的民营检测市场就是现成着力点。从狭义的食检市场到广义的检测市场,蛋糕如此诱人,上海岂能无动于衷!何况,上海现有的检测队伍、设备、技术基础在国内数一数二,培育以民资为主的检测市场比别的省区更有优势。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