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检测事业大有可为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877 发布时间:2012-8-22 QC检测仪器网 |
(本文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十周年庆典上的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检测中心的同仁、媒体界的朋友:大家好!
今天与大家一同迎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十周年庆典。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除了欣喜、感谢、祝贺之外,我想用三个主题“回顾”、“发现”、“未来”,和大家共同分享喜悦、展望未来。
一、回顾:
十年前,中国刚刚经历2001年入世之喜,为纺织工业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量变到质变的良好机遇。十年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326.43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54786.50亿元,行业利润率从2.87%提高到5.54%;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532.80亿美元提高到2541.23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4.97%提升到38.00%,价值增长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从-41.60%提高到97.32%。
十年前,经历了2001年由工业管理部门“国家纺织工业局”向工业服务机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转型,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在探讨摸索中。今天,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纺织工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作用、服务作用、自律作用正在全面显现;
十年前,我们都很年轻,有愿景、有激情,也略显稚嫩。十年后,我们事业初见成效,我们依然饱含激情,我们的团队年轻有活力,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十年,记录了中国纺织工业强国梦的闪光足迹,记录了中国纺织人敢于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激情创业的光荣与梦想。
十年,见证着中国纺织品的质量竞争力得到举世瞩目的提升,见证着中国纺织工业正在逐步掌握质量标准的话语权,见证着质量检测的公平作用、透明机制、专业精神与充分竞争、生机无限的行业发展需求正在不断契合。
在这个值得回味、值得庆贺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向检测中心十周年纪念日致以最热烈的祝贺!感谢你们为中国纺织检测事业书写了华丽而又动人的篇章!
十年回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形创新到无形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身份与角色的成功转型。对于所取得的成绩,我归纳为三个“角色转变”——
首先,从市场机遇“发现者”转变为市场机遇“创造者”。
构建行业检测中心的想法产生于1999年巴黎国际纺机展(ITMA’99),在巴黎一家咖啡馆,我们与Steven Combs先生(时任英国锡莱SDL公司CEO,现任欧洲纺织机械联合会主席)进行了一次富有意义的对话,主题是国际先进检测仪器如何服务于中国纺织工业的产品开发与质量提升,这个想法迅速延伸到贸易过程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行业公共品牌“中国流行面料Fabrics China”的思路也由此萌生。
经过近三年筹备,中国流行面料检测中心实验室于2002年在北京一间不到300平方米的场地落成。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批准成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时至今日,检测中心已拥有11家检测分中心,覆盖全国重要纺织产业集群西樵、上海、盛泽、柯桥、石狮等地的纺织工业检测网络初步建成。
其次,从纺织品检测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领跑者”。
传统的质量抽检制度为市场规范奠定了基础,但生产、贸易环节更加需要的是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与第三方检测服务。凭借专业检测技术、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及“一站式服务”理念,检测中心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CNAS的认可和CMA国家计量认证,成为国家级权威检测机构,同时借助行业平台和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建立内部质量检测实验室,减少了企业对传统商业检测的依赖,使得企业质量管理集约化、检测成本降低,免检率不断提升。
第三,从检测标准的“遵循者”转变为中国质量标准话语权的“推动者”。
相对于以往国外检测机构独揽纺织品检测市场的垄断局面,检测中心的破局体现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美国AATCC、ASTM、英国SDC等国际标准机构,SDL-ATLAS、James H. Heal、X-rite、Datacolor等知名检测仪器和服务提供商,奥地利兰精等国际纤维企业,以及若干国际零售商,全部包含在内。中国纺织品由此融入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信任体系之中,质量标准话语权得以不断建立。
二、发现:
时代在变化,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的边界与内涵也在发生着显着变化,规模经济与价值经济的双重效应,将激发中国纺织检测事业加速步入新的战略机遇期,成为纺织工业“由大变强”不可或缺的一股中坚力量!
那么,如何有效地识别市场机遇?
首先,纤维加工量和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量稳步增长。2011年中国纤维加工量达431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18千克,2015年中国纤维加工量预计515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22千克;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541.23亿美元,2015年将达3000亿美元。这将进一步刺激检测市场,给纺织品检测创造巨大市场机遇。
第二,内需市场潜力巨大。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占比从2001年66.96%提升到2011年82.91%。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支出占消费比重从上年10.72%上升到11.05%,乡村居民从上年6.83%上升到7.21%。可以预见的是,内需消费的旺盛潜力,将极大地催生纺织品服装检测需求。
第三,检测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全球检测市场一直保持着15%左右的增长速度,2009年全球检测市场达680亿欧元。检测行业在中国更是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9年全国检测市场规模达到570亿元。据估算,201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检测市场总量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有检测机构占50%左右份额(内销产品检测约占85%,外销产品检测占15%左右);外资检测机构(如SGS、ITS、BV等)占40%左右的市场份额;民营检测机构(如华测、谱尼等)占10%左右。
三、未来:
毋庸置疑,市场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如何走过下一个十年,发挥应有的战略作用?在这里,我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秉承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把握市场机遇,开始二次创业。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过去的十年,我们初步构建了检测网络,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接下来的十年,要“精耕细作”,塑造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不求在短时期内赶超国外老牌检测机构成为市场的NO.1,而是依托规模服务效应,创造细分市场,成为特定检测领域内不可替代的“技术权威”;
我们不求在中心城市等待业务,而是到行业最需要的产业集群去提供服务;
我们不求独自发展,而是进一步地整合、集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检测资源利用率,提升服务效率及水平。
其次,强化“创新技能+服务精神”,积蓄人才队伍的软实力。
纺织品质量检测是社会公益与客户价值高度合二为一的专业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方法创新与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纺织品质量检测水平,是顺应人民群众对更高物质生活的新期待,也是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过去的十年,是铺网络、上硬件和市场化运作。接下来的十年,则是检测项目多功能化、检测管理计算机化、在线检测技术常规化,培养造就一批具备较高专业水平与正确价值观的“专家”,提升检测中心和行业检测人才“软实力”是重中之重。
第三,“勤于研究,敢于说话”,参与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强化标准话语权。
从追随者转变为主导者,不仅在于专业水平和服务规模,还在于价值取向与社会认同。根据《建设纺织强国纲要》要求,接下来的十年,要加强纺织品标准的基础研究,重点研究纺织品功能性、生态标准,纺织新材料、高性能纺织品标准,产业用纺织品标准,纤维制品回用标准,纺织品色彩标准等;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中国纺织标准国际化,提高我国在全球纺织产业技术竞争中的话语权。
各位纺织服装界的朋友们、检测中心的同仁,十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是一段细水长流的岁月;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也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岁月;是一段记忆犹新的岁月,更是一段继往开来的岁月!检测事业是成就中国纺织工业科技与品牌强国的坚实盔甲,是纺织服装产业链通往绿色价值链的咽喉要道。未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义不容辞,它将迎来新的责任与使命的十年,二十年,乃至百年!
最后,请允许我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10周岁道一句:生日快乐!
谢谢大家!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