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电子仪表显示装置成为汽车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2222 发布时间:2011-8-2 QC检测仪器网 |
当今世界,由于汽车排放、节能、安全和舒适性等使用性能不断提高,使得汽车电子控制程度也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必须迅速、准确地处理各种信息,并通过电子仪表显示出来,使驾驶员及时了解并掌握汽车的运行状态,妥善处理各种情况。
现在,汽车的故障诊断、全球导航和定位系统的大量、复杂的信息服务已开始大量装备到汽车上,汽车电子仪表作为信息显示终端能够完成这些任务。汽车电子仪表显示装置不仅具有能提供大量、复杂的信息的优点,而且还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一表多用的功能、外形设计美观自由度高、满足小型、轻量化的要求等特点,因此电子仪表显示装置成为现代汽车的发展新潮流,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1、未来的车用电子仪表化。传统仪表一般是机电式模拟仪表,只能驾驶员提供汽车运行中必要而又少量的数据信息,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汽车新技术、高速度的要求。汽车仪表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指示,而是通过对汽车各部件参数的监测和微处理机配套,从而达到控制汽车各种运行工况的目的。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多功能高精度、高灵敏度、读数直观的电子数字显示及图像显示的仪表已不断地在汽车上应用,汽车电子化仪表将逐步取代常规的机电仪表。
2、计算机终端显示器,未来汽车仪表发展趋势,就充分应用光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并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其功能将极大拓宽,指示形式将演变成计算机终端显示器。随着显示器件,如液晶显示器件的性能,特别是工作温度范围的拓宽,在价格进一步降低的前提下,汽车仪表的功能将被极大地拓宽,形式将发生根本改变,外观上就是一个高清晰度的计算机显示器。
3、未来汽车仪表拓宽功能。汽车仪表的功能将不局限于现在的车速、里程、发动机转速、油量、水温、方向灯指示,可能增添一些功能,比如带ECU的汽车仪表智能化:能指示安全系统运行状态,如轮胎气压、制动装置、安全气囊、安全带等,这些信号传输形式,将不再是简单的开关接通和断开直流信号,而是包含反映这些安全装置工作状态较多信息的调制信号,供ECU读取,以便ECU能准确地综合判断这些安全装置的工作状态,并给出故障显示提醒驾驶员,或指导维修人员排除故障。
将防盗系统纳入汽车仪表ECU的监管下,如车门、后行李箱等处防盗锁指纹识别开启系统,防撬振动报警装置,防盗点火起动装置等。
4、未来的汽车仪表系统,正向“综合信息系统”的方向发展。这种仪表系统以液晶显示器为基础,车内通信与互联网相连,乘员室内各操纵件通过语音进行控制。汽车收音机、DVD光播放机和音响设备等构成乘员室配置部分。构成信息通信系统的主要部件有:漫游器、移动电话、电子邮件和国际互联网终端、视频或电子游戏中控台等。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导航、音响、通信、远程微机通信和信息处理等。
5、电光学技术在汽车仪表上得到广泛应用。仪表是驾驶员与汽车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接口和界面。随着现代汽车工业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中各种系统和机构日趋复杂,汽车行驶和各部分工作状况的信息量显著增加。同时,出于对汽车环保、安全性、经济性、智能化要求的提高,汽车驾驶员需要更多、更迅速地了解汽车运行的各种信息,使得汽车电子仪表向信息显示中心发展,它是驾驶员信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汽车电子仪表代替传统机械或电气机械式模拟仪表已成为发展的趋向。
利用电子显示技术,也就是薄型平面电子显示器技术做成的汽车平面仪表板显示数字及信息,十分清晰明了,它代零星了以往采用的模拟显示的车速和发动机转速表等,使驾驶者在开车的同时,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仪表数字及其他信息的变动。它具有测试反应速度快、指示准确、图形设计灵活、数字清晰、可视性能好、集成化程度高、可靠性强、功耗低等优点。由于没有运动部件,反应快,可靠性高,其布置灵活紧凑,并有最佳显示形式。一般除要求汽车仪表耐用、耐振、指示准确、读数方便,以及受温度、湿度的影响小之外,还要求轻巧、舒适、美观并具有良好的互换性。汽车电子仪表恰恰满足了这些要求。
显示和内照明器件不再用白炽灯泡,而是选用高效冷光源发光器件,导光系统更多体现出光学领域的新技术。CCD摄像后视系统,改用电子摄像显示后视系统,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将更宽。自动导航和定位系统,它可能也是未来汽车仪表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电子地图等。具备完善的通讯系统,将来汽车上的计算机系统会与公共互连网相连,以便充分共享信息资源。
通讯员:羽轩转载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