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华:“十二五”规划将力改科研“空芯化” “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这是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的感叹。他在4月23日指出,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而包括科技部在内的多个部门下一步要通过各种科技计划、政策措施和实际举措来改变这种局面。“落实的具体方案应该在‘十二五’规划当中得到体现。”他在回答《科学时报》记者提问时说。 刘燕华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谈到以上观点的。 刘燕华说,创新工具就好像现代化武器的制造厂一样,科研有没有底气在于有没有工具。他这样形容中国在科学仪器研发领域的现状:一无基地,二无队伍,三投入很少。“十五”期间,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用于“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项目的经费只有0.85亿元,仅占三大科技计划经费的千分之二和科学仪器购置经费的百分之一。而在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发展的经费中有40%用于支持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 刘燕华还以诺贝尔奖为例,指出诺贝尔奖得主1/3是通过科学发现、理论推导得奖;1/3是通过方法创新、思路创新得奖;还有1/3是通过科学仪器、科学手段、科学工具的创新获奖。“而在我们的科技布局上,更多瞄准了第一个1/3 ,把后两个1/3相对忽略了。” 近年来,中国的科学仪器设备需求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中国一年购买科学仪器设备到底花了多少钱?刘燕华说,2006年国内的研发总经费是3000亿元,其中有400亿元用于购买国外的科学仪器设备。而且,现在提出企业是创新主体,企业纷纷建设研发队伍,企业购买国外科学仪器设备的高潮又在掀起。刘燕华透露了一个调查数字:中国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99%以上依靠进口,中型科学仪器设备80%以上依靠进口,生物研究用的试剂50%以上也依靠进口。 现在,不少研究人员认为,能拿到最高级的外国设备是自己的荣耀,是实验室的资本。刘燕华认为,这种心态需要改变。“有时候到实验室去参观,大家都习惯于介绍说这个设备是德国的,这个是美国的,那个是瑞典的,都是最棒的。后来转头一看,这儿有一个设备是中国的,还马上听到声明——‘我们很快就要换掉,要淘汰了’。而相比之下,美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个基本指标,一个实验室要没有30%自己研究的设备就不叫国家实验室。” 刘燕华指出,科研仪器对外依赖度过高带来的弊端是,发达国家有了新的科学仪器设备发明,我们如果能拿到仪器设备就可以进行研究;假如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封锁,我们就无法进行研究。生物技术试剂也是这样,中国购买了大批仪器设备,作一批研究要购买一批试剂,外国人如果不卖试剂,我们的仪器设备就没用了。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