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人真的做不出高性价比的气相色谱仪吗?

中国人真的做不出高性价比的气相色谱仪吗?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216 发布时间:2017-7-12 QC检测仪器网

  日前,仪器论坛专家yunzsep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人真的做不出高性价比的气相色谱仪吗? 这个话题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本文从仪器性能参数、成本与市场、售后服务与用户体验、国家政策导向等方面对各位用户的观点进行了分析、总结。

分析仪器行业,特别是气相色谱仪领域,尽管世界仪器品牌的生产线早已经搬到了中国,尽管中国同样的精加工技术、工业产品材料都已经大大降低了世界品牌的成本。

然而,“中国价格”并未能出现,却总有某些国外品牌厂商利用中国国内客户对国产品牌的极度不信任,逆势涨价,人民币升值时,涨价!美元贬值时涨价!过阵子,改头换面,换一个型号又涨价!“

如果有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气相色谱仪站出来挑战进口气相色谱仪,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考验它?

价位、控温范围、升温程序、电子流量控制、远程控制、显示屏、自动进样器、在线分析,还是其他?

一、仪器参数性能

关于仪器性能参数,用户认为“仪器可靠性要好,可靠性比什么参数都重要。”

现在国产色谱参数不比进口低,甚至为了竞标,很多参数都高于进口的。但是仪器买来是用的,不是测参数的。一些网友认为比如一些触屏、蓝牙等参数都是浮云,实际测试中并没有太大作用。

还有就是在验收标准上打埋伏,参数只能在特定的检测条件下实现,稍有变化就无法达到,实际检测效果与参数相差十万八千里。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参数没有任何意义。

高性价比的国产色谱 何时“彪悍”出自己的样子?

有一位网友用过多种国内外厂商的气相。他反映:

“国产气相正常用时没啥问题,但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小毛病。工作站基本都是浙大N2000为模板的,工作能力不行,有待提高;流量控制实测不准确;仪器点火很恼火;应用太随意,到现场只要做出来就可以,没好好优化,条件稍微变点就不行了;仪器故障报警功能太弱,针对性较差,有时候故障都不知道哪的问题,普通人员根本搞不定;尽做花里胡哨的东西,没把基本功练好。”

也有网友力挺国产仪器,特别是气相色谱仪:

“相对来说已经做得很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不好用拿出来试试,不要用那些参数来迷信别人,口碑是用出来的。去一些企业参观时,看到国产仪器以最高的性价比帮助众多第三方企业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谈论仪器好不好,绝不仅是单纯技术参数的比较。”

高性价比的国产色谱 何时“彪悍”出自己的样子?

二、生产成本与市场定位

除了仪器参数问题,也有用户从研发成本与市场方面做了详细分析与讨论。

“首先,高指标参数意味着材料技术等都要有严格的把控,需要精良的设备支持,无疑加大了生产成本投入,例如控温扩展到450℃,实际上还是要根据担体、色谱柱、配件耐温这些指标来选择适宜温度,过高的温控并不意味着有实际作用,而这部分费用会造成研发成本的急剧上升,打个比方可能控到300℃,成本1000,控制到450℃,成本6000元,这部分钱最终还是要摊到业主身上,不可能靠压缩厂家的利润去做。很多的参数都是适合就好了,像楼主说的20阶程序升温,有多少时候能用的到,每个环节按上面的指标去做,售价必然大幅提高,GC目前国产价格最高10万左右,因为要达到这些指标,现在要卖40万,但是之前的10万仪器的性能已经能够适用于日常分析,那剩余的30万是否意味着浪费,有那个钱为什么不去买技术成熟的进口产品,不是厂家的人总会把很多问题想的很简单。”

某位研发工程师发表看法:如果准备实现以上性能,7~8万肯定拿不下来,按8万算,17%的税即1.36万。好点的公司分得很详细,生产、研发、销售、售后、管理部门,哪个环节不需要钱,也不可能说一个部门几百,光售后服务价格看交通工具,基本在3000元以上,少了是不可能的。还必须考虑后期维修的费用,这部分少了,在质保期内多跑两趟就亏损。

至于其他网友所说的材料成本费,那要考虑耗损,这也分的很细,外厂定制价格数量多价格相对少,数量少价格结算下来贵。“有的部件是非标的,外面加工费用极高,我们自己订的3mm内径外螺纹螺母12元一个,采购材料及配件也是要加17%的税,同行业的又相互比价降价,别的卖6万、7万,你卖10万。客户觉得我同样功能够用,为什么要买贵的?销量上不去,加强销售跑业绩,这部分钱又得增长。”

没有效益的长期投资谁来支付这笔研发费,谁又能保证进口厂商不推出新的产品?盲目追求进口产品才是问题关键。

国产分析仪器可以做的好!关键是领导者的决心和长远战略眼光,不能简单注意短期的经济效益,要听的进去不同意见。

三、售后服务与用户体验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国产仪器的售后服务与国外厂商比较有一定的差距,用户体验也有所不同。技术的先导者是需要市场开发的风险和前期投入的,维护一个品牌,也需要很大人力和资金成本。国外大厂商在售前、售后服务网络建设、人员培训方面都投入很大,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国内厂商在这些方面还是差距明显。

售前技术支持方面,进口厂家多年积累的方法,国产色谱其实也能做到,但厂家并没有能力提供这些方法和应用案例,这很难让用户放心使用。技术培训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键是似乎还没有国产厂家把这些事情提升到一个合理的高度,从领导层就不重视,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仪器销售后,有用户反应国产的软件数据完整性做的太差,仪器线性、稳定性、流量控制也是问题。不是不想支持国产,仪器性能不好,售后很不给力,想支持也是有心无力。

市场定位方面,国产仪器要有自己精准的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而不是盲目去和进口设备竞争。将来如果国产和进口仪器的性能很接近了,他们的价格也会差不多,差别自然缩小。

一切需要时间。也有用户觉得公司用的国产气相挺好用的,很多化工企业,包括石化和煤化,都已经大量选用国产色谱了,而且运行非常稳定可靠。努力提高仪器国产化,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只要用心去做,很多事情都会有所改变。

四、国家政策导向

中国的最低价中标策略,迫使气相色谱仪生产厂家偷工减料,造就国内客户对国产品牌的极度不信任!作为一个仪器开发者,深感悲哀!

还有国家财政制度,项目预算方面,比如个人买手机,有预算的都买苹果了,如果买了便宜的国产机,剩下的钱不仅要收回,将来还会核减你的申报预算。很多单位买的起设备但用不起,核心问题也在此,日常开支限定得很死,人员一直处于短缺状态。

目前国内环境使国内厂商看到的希望比较小,行业内的混乱又让大家不是特别放心。因此,很多国内企业都选择了眼前利益。想往研发上投入,但往往信心不足,即便技术搞上去了,国人这种只买贵的,买大牌的心理也给国内企业形成很大压力。

国家说是要修改招投标法,优先采购70%以上国产化率的产品,而且要彻底杜绝最低价中标。这样,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变目前这种现状,国产仪器也能卖上高价,有一定的利润。但是,这还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扶持只能解决短期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仪器企业实力提升和技术进步。

高性价比的国产色谱 何时“彪悍”出自己的样子?

至于企业方面,国内仪器厂商自身不能老想着赚钱上市再套现,然后用钱赚钱,玩资本,把实业的初心踩在脚下。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改初心,发展实业,发展技术!只有这样,中国创造才能真正强大!
 

五、综合因素

品牌和口碑建立需要长期的时间,无关还国内还是国外的事情。就像华为一样,品质提升上来,也一样可以得到大家认可。所以,国内仪器厂商需要有更多耐心和努力。

有用户认为性价比方面国产仪器还是可以的,高精尖可能达不到。中国目前在精密机床和精密电子等方面离最先进的水平确实还有一定的差距。

还有用户觉得国人亟需“工匠精神”。技术水平不差,差的是专研性,抄袭的成本又很低,形成不良循环,导致做不出真正的好东西。理论不是问题,关键看细节,还是要有专一至诚的工匠精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不好用拿出来试试,口碑、知名度等是用户用出来的。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与专业的精神。

总的来说,国内企业与外企差距的确是存在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国产仪器厂商还是要有信心,有雄心,有匠心,踏踏实实做实业,高瞻远瞩立格局。大国重器,仪器国产化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重要的是技术、实力和市场,市场是检验产品成败的金标准。

仪器研发与市场推广受参数性能、生产成本与市场定位、售后服务与用户体验、国家政策导向等多个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系统整体地规划。仪器研发需要多方共同关注,需要企业用心去做,用实力去表现。中国创造,要有信心。

用网友一句话:国产色谱,五年之后,你且看它。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第24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 5月
“第十一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
倒计时8天 | 中国国际计量展日程安
CMTE2024第十二届深圳·军博会
美国 Littelfuse 参加 A
芯海科技携系列化车规产品闪耀登场 A
DMC2024发挥平台作用,促上下游
DMC2024同期活动丰富,推动中国
高精度精密、自动化装备云集DMC20
约200家国内模具企业亮相DMC20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一带一路 | 日联科技首个海外生产基
办好科技节,为工程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
奥林巴斯N600主机远程通讯的实践应
市场活动 | PolyWorks S
PolyWorks|Inspecto
案例分析 | 德朗DLU22A低频超
案例 | O’Fallon铸造使用P
【一期一遇】携手鼎泰,ARTUS 1
功能更强大,操作更轻松!LEXT O
新品发布 | A36探头强悍登场,助
捷克造币厂使用Vanta™
颠覆性突破!德朗6mm电动光学变焦内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