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多个传感器、100多项环境因子的监测、每天30000多条数据生成,将锡城的环境空气质量、30800多家污染源企业的“环保档案”、河道水质、信访情况等信息都尽收眼底,让相关人员了如指掌。
给市环保局按上这一对“千里眼”“顺风耳”的,正是一个名为“感知环境、智慧环保”的无锡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近日,笔者来到市环境监控,近距离接触这个由生态环保资源目录驱动的互联互通的环保物联网平台。
大平台终结“数据孤岛”
“感知环境、智慧环保”应用“物联网 环保”的建设思路,以环境资源目录为驱动,对环境要素、污染排放要素及环境风险要素进行全面感知和动态监控,形成大数据、大平台、大整合、大协同的布局,终实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多源共享的数据应用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数据孤岛的问题。
无锡高科技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汤浩认为,通过将感知层的数据进行抽取、汇总及分析,能够客观反映无锡的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排放情况和环境管理的现状。在“感知环境、智慧环保”平台上建设了面向领导的综合分析系统,面向业务人员的管理系统,面向公众的在线发布与互动系统。“全部数据信息都可以随时调取,不再是零散呈现了。”
实现环保实时监控管理
锡城的空气质量一直是老百姓平日里关注的,各个时间节点、各个区域、未来几天的空气质量怎样是需要实时掌握的。目前,通过“感知环境、智慧环保”平台大数据,空气质量实时数据和未来72小时预测值都实现了随查随知。总体而言,平台实现了大气环境质量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的查询分析,为大气污染治理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除了空气质量的实时掌握外,太湖水质和藻类情况也可以实时监控。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太湖东南西北中五个湖区的富营养化的同比指数、整个湖体的富营养化指数、不同年份之间的比较,各种数据都集中展现在大屏幕上。而太湖各区域水质好坏也是一目了然,从界面上通过水质监测数据各个水域的水质比较高下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