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份工作就是不断地闻“臭气”,你能想象吗?当环境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之时,“闻臭师”这个职业开始悄然走入公众的视线。
资料图
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环境监测站,这里有全省建设最为规范的恶臭嗅辨室。10名闻臭师中,包括2名恶臭判定师和8名恶臭嗅辨员。他们凭借鼻子判断臭气的排放是否超标,给出的嗅辨结果将成为环境行政处罚的依据,并且具有法律效应。
李莹莹是这里唯一的“90后”恶臭嗅辨员。“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清规戒律’,比如,抽烟喝酒肯定是不行的,工作前不能吃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品,也不能有鼻炎,一旦感冒,会被立即换岗。作为一名女闻臭师,还不能抹香水、口红等等,只能‘素面朝天’。”
每次实验,通常都会安排6名嗅辨员同时测试,每人坐在一个小隔间里,独立对气味进行评价,“就像打公用电话”一样,互不干扰。恶臭判定师每次会给每名嗅辨员3只臭袋,袋中均装有经过活性炭净化的无臭清洁空气,其中一只则注入了极少量被测的恶臭气体样品。嗅辨员需要通过“闻”来判定目标气体在几号臭袋。随后气体会被稀释,并进行反复嗅辨实验。
实验中,由于连续工作会产生“嗅疲劳”现象,因而工作一小时后,嗅辨员需要在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15分钟左右才能继续工作。经多轮测试后,恶臭判定师将根据嗅辨员的测试结果,通过科学公式计算出臭气的浓度。
“我们的鼻子每三年就得年审一次,就和车子一样。如果年审没过,就得下岗!”李莹莹说。由于人的嗅觉会随着年龄退化,闻臭师的年龄通常也限制在18至45岁之间。“上岗前要经过专业培训,直至能准确分辨出稀释过的花香、汗臭气味、甜锅巴气味、成熟水果香、液体石蜡等至少5种气体,还必须持有国家专业机构颁发的‘嗅辨员证书’,否则不允许上岗实验。”
明明有仪器,为啥偏要靠人来测试臭味呢?大名县环境监测站站长成艳蕾说,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指标有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等9项。但仪器设备只能检测出前8项单一气体的浓度,对于最后一项“臭气浓度”这种综合性异味的浓度,往往就无法判断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嗅辨员用嗅觉实验的方法进行检测,最终判定出恶臭污染的程度。
据了解,恶臭嗅辨的采样分为两种,一种来源于固定污染源的排气筒,另一种则是在垃圾填埋场或污水处理厂的“厂界”周边进行取样。市民如果生活中遇到了臭气困扰,可拨打环保热线进行反映,环境监测站会及时采集臭气进行分析,闻臭师或许就要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