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安乡站8月14日讯(分站记者 刘建佳)关注《安乡手机报》的读者们应该会发现,每一期的手机报在报头显要位置都会发布当天安乡的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数据。对于PM2.5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一个表示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数值越低,空气质量越好。然而你知道它是怎么测出来的吗?
监测PM2.5,必须依靠高精度专业仪器才能将直径尚不足头发丝1/20的细微颗粒物捕捉到手,并精确地计算出其浓度。2014年12月底,安乡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正式运行,开始对安乡境内的PM2.5浓度进行监测,并授权安乡政府网、安乡手机报,向市民公开发布PM2.5数据。
PM2.5究竟有多大的杀伤力?它是如何监测出来的?也许是你我心中共同的疑问。8月10日,记者来到了安乡县环保局,在监测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慢慢揭开了PM2.5监测的神秘面纱。
安乡监测站蒋站长介绍说,PM2.5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只相当于头发丝的1/20。这意味着只要这些细微的颗粒物如果够小,能够直接进入人体肺部,甚至侵入血液中。常规监测的PM10只能进入人体的鼻腔就被阻挡,而PM2.5却能长驱直入地融进血液,侵入循环系统。更可怕的是它们在空中长期飘浮,携带大量的病菌、毒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
左边的是PM2.5切割取样器 右边的为PM10
来到县环保局顶楼,记者见到了两根蘑菇状的银白色探头,这就是监测系统中的“取样器”,全名“切割取样器”,其中一个探头就是专门用来对空气中的PM2.5进行切割采样,另外一个是PM10的切割取样器。“切割”很形象地描述了它的工作原理,空气进入探头的透风孔,它能自动将PM10微粒切割出去,将含有 PM2.5微粒物的气体留下,随后进行监测分析。
安乡监测站的PM2.5切割取样器
取样器局部特写
采集管将取样器与PM2.5监测分析仪连接,样本通过采集管输送到PM2.5监测分析仪内。分析仪是整个系统中最精密的部分,乍看上去像个保险柜,上面连接一根胳膊粗细的采集管,供空气样品进入。分析仪的内部很像一部“磁带机”,两盘印有过滤膜的白色纸带缠在两个滚轴上,采集管送进来的空气样品,将PM2.5打在膜上,利用射线装置检测出其实时的浓度数据。速采器把实时的数据采集到后,每1小时算一个值,最后再算出24小时的平均值得到当天的PM2.5浓度(浓度单位:ug/m3)。
监测分析仪
PM2.5打在纸带圆点处的膜上 通过射线分析其浓度值
标准气体罐
实时显示的空气质量数据
监测站工作人员万小艳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准确,他和同事每周都会对标准膜、标准气体、分析仪器等进行修正、校准。
调整仪器 保证数据准确
“加班加点是常态,因为这是一个常态性工作,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监测设备是不休息的,我们必须及时将空气质量数据对外发布,另外,设备有时候也难免会出故障。”对此,她没有怨言,万小艳向记者说。这是一个平凡的岗位,需要默默无闻地坚守,尽管现在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继续做好空气质量的监测,将空气质量信息准确无误的发布出去,这就是他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