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爬“笼梯”体验高空监测
昨天,扬州最高气温突破36℃。对于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人员来说,一年中最艰辛的时候到来了。昨天,记者跟着他们来到港口污泥发电有限公司,进行高空废气监测。
热浪来袭
背着仪器爬30米高烟囱
昨天下午3点,正是太阳最火辣的时候。记者跟随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人员梁学法和杨兴圣,从市环保局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几个大烟囱赫然耸立在眼前。
由于大锅炉正在使用,不仅声音较大,周围温度也极高,站在地面就能明显感觉到一股股热浪来袭。“39.8℃!”梁学法用温度计监测后说,“这边有锅炉,所以温度要比实际气温还要高。”
很快,梁、杨二人从车后熟练地取下仪器,戴上手套,准备往烟囱上爬。他们所背的器材箱有两个,一长一短,里面放置着一台烟尘测试仪、一台烟气分析仪、一把烟枪,还有两个器材包,加起来约有50斤。真是拎着都费劲,别提还要背着爬烟囱了。
记者穿上长袖工作服、戴上手套、系好安全带,站在梯子下方看到,梯子非常窄,仅能容得下一个人爬行。“这是笼梯。这个已经不算高了,也就二三十米。我们要爬上去到达平台,再把仪器放下来开始监测。”
记者跟在梁学法后面,一边缓慢爬行,一边感受着笼梯的灼热感。爬的过程还好,但到了安全平台上,因为整个平台是镂空的,透过缝隙向下看,记者生怕会踩到空隙中去。
“平时爬个三四十米高的烟囱都很正常,像扬农还有一个75米高的烟囱,我们也都爬过。”杨兴圣说,根据技术规定,也为了保证数值真实,他们一般都是两个人去检测。
双重高温
冷却塔热气又来凑热闹
背着大块头的监测仪器爬到高空测废气,是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的监测项目之一。一到夏天,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难熬。“不仅仅是室外高温,爬到高处后,被测体也有高温散出,可以说是双重高温。”
到达监测平台,梁学法和杨兴圣先将仪器准备好,然后测温度、湿度、大气压等参数,并把过滤筒放进烟枪里,再放到烟道里采样。“我们主要监测项目有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流量、湿度等参数。”
测完烟尘,杨兴圣把过滤筒折好收起来,又开始测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除了高空、高温,正下方的冷却塔,排出的热气正好对着监测人员站立的地方,让本就头顶烈日的监测人员,身后又增加了一阵湿热。记者热得浑身是汗,梁学法和杨兴圣的衣服都湿透了,汗珠不停地往下滴。“夏天经常会热得有休克感。”
据介绍,为了保持数据的可靠性,一个监测点采样后还要在现场等待。根据被测点的排放规律和生产周期等,决定采样频次,一般整个过程需要2至3个小时。“除了白天,我们也会在夜里、节假日突击检查,保证大气质量不受废气影响。”
事后记者了解到,燃煤锅炉烟温基本能达到80℃到100℃,如果是烟油锅炉或者是燃气锅炉,烟温能达到170℃到180℃。“我们有一台烟气分析仪,测试到被测锅炉烟囱的温度有上百摄氏度,而我们外面的操作环境最少有50℃。”杨兴圣说。
新闻背景
扬州7企业列入高空排放监测
近几年,我市对火电、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要求越来越严,不少发电公司陆续启动“超低排放”改造。据了解,目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现场监测部门共有20名现场监测人员,担负着全市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各类委托监测以及验收监测全过程等监测任务。
“对于国控污染源,我们的要求是每个季度监测一次。”市环保局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介绍说,“除了国控要求的固定监测,我们还会为信访、监督进行监测和服务,进行随时监测。”对于高空排放监测,根据最新数据,整个扬州(包括县市区)被列入国控源的共有7家企业。
通讯员 姚建 党生 赵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