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我还是一名汽车销售,有一次带着客户去挑车,一切都很顺顺利,很快就挑中了自己喜欢的,交了钱,准备次日提车。一切都看起来再正常不过。而意外也才刚刚开始,第二天客户来了就炸窝了:“这车缝隙怎么一边大一边小?”当时一看我就傻了,昨天车太脏,今天一洗了才发现,后备厢关上之后,两边的缝隙明显有偏差,虽然我自己也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但还是解释了一番,结果当然可以预料,然并卵……除了退车就是老板的一顿骂,事后那个失落啊!无法言喻。
后来我做了一名汽车编辑之后才明白,虽然汽车是流水线生产的产物,一般来讲同一款式的车辆差别相当小。但考虑到零配件质量的差异以及装配时可能出现的细微参差,即使是刚出厂的车辆之间也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尤其是像上面那个例子,一些出厂时的小瑕疵最后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故障。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辆刚下线的新车,它究竟要经过哪些最终的检验过程才能来到我们面前?对于一辆新车而言,它的质量标准是怎么衡量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一汽-大众的质量控制部门……
●新车挑刺?“专业团队”也不灵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买车过程中最让人困扰的,其实不是优惠幅度、也不是纠结配置,而是挑车、看车的过程。你真敢说你一眼就能识破外观瑕疵吗?多少人为此专门请来老司机、业内专家、行家、4S店的朋友,等一大票专业团队,为得就是在最后一步挑上一台靠谱的车。
●太纠结?听听质检工程师怎么说!
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走进了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内的质量控制培训室,打算解开心中这个存在依旧的难题,对于完成总装的新车来讲,这并不意味着生产环节的结束,因为还有一道非常重要的环节:质量检验,到底有多重要?他们是一群直接向工厂最高层汇报的“处女座”。
后来我们听说,负责质量控制的部门是工厂内唯一穿着红色工装的员工,对于他们来讲,红色意味着警示、意味着严谨、更意味着一个制造企业的底线、红线,这是绝对不能逾越的。在听了简单的介绍后,是不是对他们肃然起敬了?别慌,我只是营造一下气氛,对于挑车/检车这件事儿,咱还真找对人了,因为这个部门的员工,个个都是职业“找茬高手!”
●流于“表”:车身表面检验
对于一辆下线的新车来讲,第一印象往往都是车漆表面带给我们的,漆面是否光滑亮丽、一览无痕,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看一圈就完事的,这时候不仅需要有个好眼神儿,懂得借助光线来检查才是正道!而车身表面最直观的体现就是:油漆、划痕和缝隙三个主要参照部分。
◆漆面/外观件:不光眼神儿好!
◆零部件匹配度:小缝隙,大学问!
看似平凡的缝隙,没想到会精细到如此夸张的地步吧?对于外观检验来讲,质检工人需要在专业的检测机具上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标注在所有的点位,再和原厂指导数据比对,从而找到差距,然后再和生产部门沟通改善工艺,最终得以达到标准。
也正是通过上述的简单学习,让我们对于外观质检有了新的认识,看起来很简单的塞尺测量和不起眼的几毫米落差,背后可能是生产工艺的巨大改进和成本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