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随和、打扮时尚,1979出生的马嫣几乎颠覆了社会对于“女教授”的传统印象。这位从南京出去又回归南京的女博导,对大气化学研究领域情有独钟,不仅为留住蓝天开出了一系列“药方”,还自主研发出了比进口仪器更牛的实验仪器。
被导师的预言“牵引”,改读大气化学专业
被导师的预言“牵引”,改读大气化学专业
监测大气环境,发现新的污染源自己动手提高仪器精度,世界顶尖大学前来取经
在银化合物的溶液中滴入乙醛,加热后会出现奇妙的变化……高中阶段的一堂化学课,让马嫣爱上了化学。1997年,南师附中毕业的她,选择了南京大学的基础化学专业。
彼时的中国,环境问题还不像现在这么被关注,但马嫣的导师、南京大学的丁维平告诉她:“不出10年,环境问题将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导师的这番预言,深深影响了马嫣。她希望在基础学科知识之外迎接更大的挑战,更希望藉此为未来守护蓝天。最终,马嫣放弃了已经在南大读了1年的硕士学位,放弃了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的offer,选择去英国雷丁大学攻读大气化学方向的博士学位,成为当年获得该校全额奖学金仅有的两个中国学生之一。
报到的第一天,导师就把马嫣丢到了实验室,采取了“散养”式教育。啃厚厚的英文文献、向师兄师姐请教、每天泡在实验室十几个小时……在一年后的考核中,她的报告成绩比大多数英国学生都要好;博士毕业时,马嫣一共发表了6篇sci论文,并且留在了雷丁大学继续博士后的研究。
“当国内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焦点时,我就开始计划着回国。”马嫣说,2008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到英国招聘时,她决定加盟,“对口的学科方向、着力打造的科研平台,我觉得和我很配,感觉找到了用武之地。”
监测大气环境,发现新的污染源
马嫣所在的实验室承担着大气环境监测、大气污染监测成因的重任,是江苏省重点实验室。
带领学生做外场实验、在学校周边做局地监测、与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区域性监测,获取海量数据,只是监测工作的第一步。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通过模式实验研究大气污染机制和影响,进而转化成果才是监测工作的最终目的。”马嫣介绍,通过对南京周边地区空气的监测,团队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有机胺污染物的研究是近几年兴起的国际前沿方向,此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有机胺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排放。”马嫣说,她的团队通过监测发现,有机胺污染物的来源与工业排放密不可分,“南京空气中,这一污染物就和化工园区部分企业的末端处理设备没有到位有关。”
这一研究结果受到国际学界的关注,她还因此受邀在2012年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年会上作了报告。
据介绍,近几年来,马嫣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还与江苏环保部门合作,参加了南京亚青会和青奥会的大气环境强化观测,对植物吸附空气污染物的能力进行了监测,给出了空气监测方面的权威建议。
自己动手提高仪器精度,世界顶尖大学前来取经
在大气环境领域,所有的分析和研究都离不开高性能的实验仪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化学电离质谱仪”是该校实验室从美国引口的一台高性能精密仪器,价值300多万元,全球仅有10多台。精密化学仪器的操作步骤非常复杂,尤其在多台仪器的综合操作中,要想用得好,还得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反复调试和改造。
在几年的使用过程中,马嫣和她的团队不仅完全发挥了该仪器的效用,更对其进行了改装,将其精度提高了5—10倍。听说了该信息的普林斯顿大学主动“找上门”来,该校也有同类仪器,他们想派博士来学习取经。
国内大气化学实验对于进口仪器的依赖性较高,但是进口仪器价格昂贵,修理不便。在国家加大力度支持仪器国产化的背景下,马嫣和她的团队开始自主研发实验仪器。如今,团队自主研发的“pm2.5化学成分分析仪”已经成功投入使用,它不仅可以调整进口仪器不开放的源程序代码,有针对性地改变电离方案,测量气态污染物和气溶胶,使用起来还更加简便,成本更是降低了一半。目前,该仪器正在向环保系统推广使用。
据校方介绍,随着高水平实验平台的建设、高质量论文的发表,马嫣所带领的这支“大气环境监测与仪器研发”团队在业内的名气越来越大,吸引了数名从美国和加拿大回来的高水平学者加盟。
本报通讯员林雯本报记者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