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全国两会是国人关注的焦点。随着两会的推进,涌现出许多热词,像“十三五”规划、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去库存等,都引起了巨大讨论。那么,哪些热词和仪器行业有关呢?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
热词1:仪器“中国造”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启中国制造的升级之路,对各个行业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仪器行业自然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我国科学仪器行业总体上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各种监测、质量控制、新药研发等领域的仪器大量依赖进口。
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周其林说,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这种现状亟待改变。“推进《中国制造2025》,迈向‘工业4.0’,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各类仪器设备,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国家必须制订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绘出重点领域产业技术路线图,采取自主研发、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等模式,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才、技术和条件,加快科学仪器设备的国产化。仪器企业必须具备“工匠精神”,注重品质,提高技术,让国产仪器的研发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逐渐摆脱“高精尖”设备依赖进口的现状,让高端科学仪器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
热词2:国家实验室建设
前不久,习近平主席就“十三五”规划起草作出说明时指出,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夯实自主创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快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原所长何力建议尽快建立独立法人的“国家实验室”,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实验室将聚集国内外一流人才的高地,形成代表国家水平、国际同行认可、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创新实力,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创新力量。国家实验室对于改革科技布局、推进科技发展、重组科技资源、优化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将产生深远影响。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集中全国优势力量,建设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研究基地是当前中国政府的目标。
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成败与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期待两会上更多人参与到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讨论中,让国家实验室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真正实现以国家实验室带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行业发展,让我国向科技创新型社会发展。
热词3:大科学装置
美国科研人员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
这次美国人发现引力波,比屠呦呦获诺奖消息更热,说明中国人对此很感兴趣,也说明大科学装置的国际影响力远远超过获得诺奖。
那么,何为大科学装置?专家认为,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其科学技术目标必须面向科学技术前沿,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做出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贡献。大科学装置无疑是众多高新技术的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也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
引力波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委员认为,大科学工程是中国的必需,否则中国科学创新“只能是小打小闹”。张新民表示,“我国的GDP已经世界第二了,却没有大国应有的科学影响力。我们总是跟踪别人的创新。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大科学工程,就算是二三十年后出成果,就算我们看不到,也可以让下一代感到自豪。”
目前,我国的大科学装置建设刚刚起步,在人员管理、薪资发放方面还不能跟国外相比,我国尚缺独步世界的大科学装置。但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如果能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持久支持,大科学装置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每年两会,都会冒出来许多热词,即是舆论的焦点,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盘点2016年两会中跟仪器行业相关的热词,有许多值得我们欣喜和振奋之处,让我们期待两会中有更多委员和代表为仪器行业的发展献言。
(文章来源:中国仪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