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爱莲表示,我国物联网发展已经凸现“中国制造”的“小、散、乱、弱”缺点,故业界必须从顶层设计着手创新模式,构建“云、网、平台”三大基础设施,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备基石。
通过“云、网、平台”发力构架物联网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期望能达到:产业、技术、数据和技术的无边界融合;标准化、规范化的大物联网开放体系;安全、易用和可靠的服务;驱动大数据服务本质改变和突破;形成C2B商业模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核心技术。最终实现无所不达的物联网接入,形成无所不在的物联网服务和无所不能的物联网智慧。
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迎来大发展的风口。小到手机、汽车,大到智能工厂,传感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据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传感器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1%以上。而根据《第三次工业革命》和《零边际成本社会》作者杰里米·里夫金的大胆猜想,到2030年时,全球应用的传感器数量将从2013年的35亿个突飞猛进到超过100万亿个,人与自然环境将通过传感器紧密相连。“传感器是提升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产业化发展的最好突破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曦表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传感器整体起步较晚,我国与国外的差距较小,而现在正是由传统向新型传感器转型的关键阶段,布局得当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传感器产业已形成从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部分细分领域已跻身世界领先水平。但就总体水平而言,国内的传感器产品仍以中低端为主,技术相对落后。中国市场上的中高端传感器进口占比达80%,数字化、智能化、微型化产品严重欠缺。
作为物联网感知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数据采集和传输的重任,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数据显示,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达到11万亿美元,相应的传感器市场也将达到数千亿美元规模。虽然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让中国半导体产业有了更大的市场空间,更是带来了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到世界第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