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血就能验胃癌,你相信吗?从13日开始,患者在浙江省中医院就能享受到这种“高端”的筛查早期胃癌方式,仅抽取2毫升血,就能发现胃黏膜病变的风险。或许不久的将来,血清胃功能检查就能取代原先的胃镜筛查。
据悉,浙江省中医院13日成立了我省首个早期胃癌筛查协作中心,将正式开展我省的早期胃癌筛查项目,推动我省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进一步降低胃癌的死亡率。
“其他一些癌症,比如肝癌已发现了对应的肿瘤标志物,胃癌却没有对应的特异性的肿瘤指标。以往,我国主要通过胃镜检查来发现胃癌,但许多患者很不适应。”省中医院院长吕宾告诉记者,正因为胃镜检查的接受度较差,所以之前通过胃镜发现的胃癌,95%已经处于中晚期了,早癌发现率低于15%。同样在胃癌高发的日本和韩国,由于筛查工作较为完善,早癌发现率分别为70%和55%。“其实,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超过90%,发现一例早期患者,就等于拯救了一个家庭。”
据介绍,从发病率来说,胃癌仍然是全球第四大癌症,同时其死亡率居癌症死因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发现率有所提高,但2/3患者发现时已处于癌症中晚期,即使进行外科手术及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仍小于30%。而早期胃癌经过内镜下治疗或者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高于90%,故早期胃癌的筛查在胃癌诊治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有没有一种简单的胃癌筛查方法呢?专家们表示,胃部的黏膜病变,其实通过血液也能“表现”出来。浙江省中医院去年就开始在全省率先引进了血清胃功能检测技术。患者只需要抽取2毫升静脉血,检测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旋杆菌等多项指标,通过综合各项指标结果,就能“算出”胃黏膜病变的风险,高风险患者再进行胃镜的精确检查。
目前胃癌的致病因素很多,如家族遗传、肠化生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吸烟饮酒等都是高危因素。对此,吕宾建议,4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者是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每年应该接受一次血清胃功能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