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广播电视台《今日点击》)前段时间,有关西安市机动车检测站车检费上涨的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十多天时间里,27家检测站不约而同将小汽车的检测费由原来的180元涨到了380元左右之后;而后又不约而同将检测费用恢复到以前的价格。真是涨价涨得整齐,降价也很整齐。那么,这场涨价闹剧的背后,究竟谁是幕后推手?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利益博弈?如何追究这一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如何规范市场竞争中,行业协会的职责?昨天的节目我们就此话题展开了讨论。
做客直播室的嘉宾是:陕西省委党校法学教研室副教授杜宏宠和《今日点击》记者孙增胜。
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质监局、省环保厅、省公安厅陕价发[2014]4号文件,我省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收费标准执行的是:小型汽车每次180元、中型汽车每次190元、重型汽车每次205元三类。有效期从2014年12月到2016年2月。但为什么从12月21日起,西安多家检测站将小轿车年检费由原先的180元提至380元及以上,涨价有无依据?
陕西省物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0月,经省政府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陕西省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收费不再列入政府定价目录,实行市场调节价,由检验机构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定价。
该负责人介绍,之所以要实行市场定价,原因有四个:一是省质监局从2014年开始,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数量不再限制,因此将有大量社会资本流入这个市场,检测机构将逐步增多;二是省公安厅推出的便民举措,从5月1日起车辆可在省内异地检测,有利于行业竞争;三是陕西机动车检测机构社会化程度很高,全省目前共有检测机构109家,西安27家,除了铜川有一家政府定价外,其余均为社会化资本;四是如果政府定价,会限制资本进入,导致进入和退出机制不畅,进而推高车辆检测成本,整个行业会造成恶性循环。
西安车检企业集体涨价的表层原因和根子原因都是什么呢?杜宏宠认为新的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在简政放权上做了好多事情,但这起事件带给人的感受就是在权利下放以后,有关单位、有关部门怎么去接起来,放的同时如何去监管,中间市场如何去培育,相关部门如何转变思维。2015年11月15日,陕西省物价局所公布的定价目录2015版把机动车检测费用由政府指导价变成了市场调节价,这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另外就是车检企业所讲的经过成本核算,过去收180一直在赔钱,这是人们所看到的表象原因。深层原因就是思维问题,市场放开了价格如何决定?完全根据市场来调节,但是让市场来调节并不是说就可以自由、随意定价。比如成本是多少,根据市场饱和程度从而来确立一个合理的价格,这是交给市场以后首要考虑的因素。但是作为车检企业,他们并没有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他们的成本究竟是怎样来核算的?有没有经过一个专业的机构来核算?成本核算有没有向社会公布?这是你自己所认为的成本还是社会大众所公认的?另外,把政府指导价变成市场调节价,需要防范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如果某些行为带有一定的垄断或者说由原来的垄断行业变成了现在的非垄断行业的时候,这个转变中间就必须提防有关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这个事件中车检企业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就变成了一个垄断行为,与原来价格放开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这根子上的问题是好多企业还没有搞清楚放开怎么去放,放开是不是就可以非常任性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价格交给市场了政府是不是就完全不管了?杜宏宠认为放开价格后,政府还有更重要的监管责任,过去可以直接管理,不容易出乱,现在放开了,这样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如果光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来管市场,有可能会出现问题,这时候,政府的有形之手就必须该出手时就出手!
据了解,这场“垄断经营 串通涨价”的策划者和导演者竟然是“陕西省机动车检测协会西安分会”这个未经注册、没有手续的非法组织。那么,相关涉事机构将受到怎样的惩处?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说,2014年9月实行的18项新政是车检改革的第一步,那么,2015年11月国家将车检收费交由市场定价也可谓是车检改革的“第二只靴子”。通过市场来规范行业发展的方向不会改变,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竞争和监管必须并重,这监管既包括行业监管,还包括格监管。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事件,给政府职能部门、给行业发展、给企业都能带来警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