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癌症系列报道第3期
上期我们重点讲述了癌症的六大“预警信号”,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幸出现了以下症状:身体出现可触及不消退的“肿块”、长期“疼痛”、长期“溃疡”、经常性“异常出血”、各类“梗阻”、“不明原因的消瘦”、“鼻塞日益加重、单侧偏头痛、看东西有重影”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去检查、鉴别、诊断、治疗。但是另一方面,有的人又爱疑神疑鬼,一有病喜欢上网搜索,有的一对照,更是感觉自己的症状和癌症一模一样,坐立难安。
其实,癌症的确诊过程相当严谨。普通人在发现相应症状之后,到医院要做一系列的检查,才能确诊。为此,本期我们特邀请到了重庆市肿瘤医院的名医王东林,他将为我们讲述癌症是怎么被检查出来的。
讲述人:王东林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结直肠癌首席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恶性肿瘤的化疗及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尤其是在肠癌、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获得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论著1部,发表SCI及国家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60余篇。
先后担任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全军肿瘤中心副主任、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主任、四川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重庆市肿瘤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重庆市抗癌协会分子靶向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抗癌协会姑息与康复治疗专委会副主委。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微创与介入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临床中,查出癌症大多数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患者发现症状,到医院检查出来;2、因为一些其它的病症,到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了某种癌症;3、常规体检,检查出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4、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检查出癌症。
癌症检查的关键,就是两个字——精准,这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就目前而言,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检查方法有五种,分别为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基因检测。
这么多的检查方法,普通老百姓可能感觉到手足无措,不要慌,只要记得出现症状之后,第一时间到医院,剩下的事情就放心交给医生!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我觉得癌症的精准检查,可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病历采集
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询问
患者出现症状后,来到医院,找到相关科室的医生。医生会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如肿块、疼痛、溃疡、出血、发热、消瘦、胃纳差、贫血、黄疸等。同时,对于有些症状,还会询问到有无接触化学物质、射线、病毒感染等情况,以及有无内分泌、遗传、免疫等方面的内在因素;同时,还会了解患者职业、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以及烟酒嗜好等。
患者在这一阶段,要积极配合医生,知无不言。只有充分的配合,医生才能根据病人情况,作出相应的初步判定及初步检查的方向。
第二步:初步检查
“视、触、叩、听”四步
病历采集之后,就要进行初步检查了。临床中,初步检查分为“视、触、叩、听”四步:
第一步,“视”——用眼睛看。所谓用眼睛看,就是医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患者整体和局部情况。
第二步,“触”——用手摸。即为医生对患者表现出的患处,用手进行初步感受、确认。
第三步,“叩”——叩诊。医生用手指叩击患者体表使之产生音响,由于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密度、弹性各异而发生不同的声音,医生借助叩击发出的不同音响来帮助判断体内器官状况的检查方法。
第四步,“听”——听诊。医生用耳或听诊器来探听人体内自行发出的声音,医生可根据声音的特性与变化(如声音的频率高低、强弱、间隔时间、杂音等)来诊断相关脏器有无病变。
第三步:鉴别检查
鉴别与癌症相似病变的可能
所谓鉴别检查,即医生在完成病历采集、初步检查后,结合自身经验判断,对患者病变进行鉴别而作出的检查。
临床中,医生对于患者症状,作出的相应检查都是必要,这一点需要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比如一位患者咳血多日就诊,医生经过病史采集和身体检查后,会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如果考虑有肺癌的可能,医生除了开具主要针对肺癌的检查外,还需要一些其他必要的检查以鉴别其他可能引起咳血的疾病,如肺结核、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由此可见,这里要用到的检查方法很多,一般鉴别检查,通常选取常见的、创伤小的简单检查方法。比如乳腺触诊、直肠指诊、甲状腺B超、腹部B超、妇科B超等,这些检查方法是初级的、简单的。
第四步:最终确诊
结合各种检查手段作明确诊断
如果经过筛选出来,仍怀疑是癌症的患者,就有必要进一步检查。临床中,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和性质,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细胞病理学检查通常能做出明确诊断。
比如直肠镜取活检、宫腔镜取活检等,以最终确诊。就目前研究而言,想最终100%肯定地确诊癌症,只有靠病理诊断,就是想办法取得肿瘤组织后做切片观察,看看是不是癌症。确定是癌症后,还有做全身检查以了解是否有其他部位的转移,以确定癌症的分期。
第五步:精准治疗
对恶性肿瘤分期制定治疗方案
国际抗癌联盟提出的TNM分期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分期方法。对恶性肿瘤的分期有助于合理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正确的评价疗效和判断治疗预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部位的肿瘤所应鉴别的疾病也不相同,如肺癌需要和肺结核、结节病、肺部良性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快速阅读>
13种常见癌症检查手段一览
快速阅读>
临床工作多年,每一种癌症的检查手段都不尽相同。下面就13种常见的癌症,给广大老百姓科普一下。实际检查中,请遵循医生建议。
1.颅内肿瘤,可以做脑CT或MRI;
2.鼻咽部肿瘤,可以做鼻内镜检查、鼻咽部CT;
3.甲状腺肿瘤,可以做甲状腺B超检查,核素扫描、或者针吸细胞学检查;
4.乳腺肿瘤,可以做钼靶摄影、针吸细胞学(穿刺)、乳腺导管镜等,乳腺触诊也比较有用;彩超检查
5.肺肿瘤,可以做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或肺泡灌洗或刷检、胸水查癌细胞、肺穿刺取活检、胸腔镜下取活检;
6.食管、胃、结肠、直肠肿瘤,可以做食管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对直肠肿瘤也比较有用;
7.肝脏、胆囊肿瘤,可以做肝脏B超、腹部CT、MRI、肝穿活检;
8.胰腺肿瘤,可以做腹部CT或MRI;
9.肾脏肿瘤,可以做腹部CT或MRI;
10.输尿管、膀胱、尿道肿瘤,可以做膀胱镜、输尿管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
11.前列腺肿瘤,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直肠指诊也比较有用;
12.子宫、宫颈肿瘤,可以做妇科B超、宫腔镜取活检、宫颈涂片等;
13.卵巢肿瘤,可以查妇科B超、CT等。
特别提醒>
长期消化道疾病、疼痛不适 需定期进行内镜体检
特别提醒>
临床中,除了消化道息肉治疗后的病人需要内镜体检复查外,下列情况也应作为“特定人群”锁定,进行定期追踪检查。
1.40岁以上,长期有消化道疾病、疼痛不适者。
2.有食管癌、胃癌家族史者。在2、3代中,每代都有癌症的家族,就可能有癌症的遗传倾向。
3.残胃患者。
4.在普查时发现的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患者中。
5.原因不清的呕血、便血、或胃液中、粪便中隐血测试阳性者。
6.有大肠癌家族史者,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通常人高4倍。
7.患结肠癌的病人,其手术后残存结肠第二次患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增加3倍。
8.血吸虫病流行区也为大肠癌高发区,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出现腺瘤增生,在此基础上发生癌变。
9.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此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后代40%~50%可发病,一般8~10岁开始患腺瘤病,如不治疗,40岁前后发生癌变。
10.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与大肠关系密切,其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6.9倍,往往在发生慢性结肠炎10年后开始。
11.人体盆腔接受放射治疗后,大肠癌的发病率比通常未接受放疗的人高4倍,大多数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0~20年,癌灶位于原放射部位。
12.常吃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的人群。
13.结肠息肉、溃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