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英收获“黄金”合作 59个项目400亿英镑大单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468 发布时间:2015-10-23 QC检测仪器网 |
这几天的伦敦街头,洋溢着由红色、蓝色和金色交织出的欢愉氛围。英国媒体BBC说,这三种色彩点出了两国如何在国际场合中用“中国红”和“皇家蓝”交织出“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21日的唐宁街10号,见证了这种黄金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升温。当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谈。双方随后签署多项协议,总金额高达400亿英镑。
根据新华社公布的项目成果,这份清单共涉及三大类59个项目。据上证报记者统计,包括中国参与兴建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站项目,中英两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项目逾十项。以连接两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伦港通”为代表,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亮点纷呈。
此外,根据中英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双方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
业内专家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目前是中英两国历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双方在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意义重大。
能源金融大单纷呈 中国制造再显价值
根据具体项目清单,中英双方签署、达成的协议和共识所覆盖的领域包括能源、金融、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另据海外媒体披露的其他项目,双方在航空、汽车及医疗保健等领域也达成合作。
在这些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能源合作。在政府层面,国家能源局与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国民用核能一揽子合作的联合声明》、《中英清洁能源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企业间合作方面,央企能源大单最引人注目。包括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协议》,合作建设并运营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以及中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BP)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电与BP达成的100亿美元天然气大单。
“中英合作某种程度上以能源作为主线。英国在低碳发展方面是全球所有国家的一面旗帜,对这方面非常热心,中国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费和进口国,英国对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发展也非常感兴趣。因此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意义重大。”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近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推动高端装备和技术“走出去”,中广核挺进英国首次在老牌核电强国建设核电站,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三代核电技术有望在通过英国通用技术审查后落地布拉德韦尔B项目,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里程碑式事件。这将有效带动我国核电装备出口欧洲高端核电市场,也标志着“华龙一号”技术向西方发达国家出口的突破。
目前,英国正在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步伐,未来10年英国将对四分之一的发电项目进行更新,欣克利角C项目是英国核能领域20年来最大的项目,建成后将满足英国7%的电力需求,在60年运行寿期内,每年相当于减排900万吨二氧化碳。
至于BP与中国企业签署多项合作,林伯强认为,“亚洲市场一直对BP就很重要,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亚洲特别是中国是BP的一贯策略。尽管这一两年中国石油、天然气等需求有所疲弱,但纵观全球比较大的市场,发展潜能还是在中国,今后十几、二十年的增长主要还是来自中国。”
以“一带一路”为契机 升级经贸合作
连接伦敦与香港两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伦港通”则成为金融领域成果之一。港交所称,在“伦港通”落地后,计划推出人民币计价的期权和大宗商品产品,以帮助扩大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使用。
针对“伦港通”,彭博社说,这标志着中英两国进入了扩大双边关系的新时代。
其他来自金融领域的成果还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人民币/英镑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与英国贸易投资署签署《关于英国基础设施、能源项目合作备忘录》等。
在这些清单中,部分是为基础设施建设所服务。而两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也进一步体现了这种热度,例如中国三峡集团与葡萄牙国家电力公司签署《关于联合投资开发英国MORAY海上风电项目的合作协议》等。
一位不愿具名的第三方英国大宗商品报价咨询机构天然气分析师告诉上证报记者,目前是中英两国历史上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英国经济的缓慢增长也需要中国企业投资的拉动。
如同习近平主席所言:中英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共同倡导开放市场的理念相近,推进自由贸易、扩大双向投资的意愿相同。中英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合作大有可为,潜力巨大。英国首相卡梅伦则在致辞中表示,英国政府致力于发展强有力的英中伙伴关系。两国在经贸等广泛领域合作符合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姜隅琼 王宙洁)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