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不禁要问,在微波消解仪市场,海能仪器作为业内新秀,又是如何收购上海新仪这家深耕细作了20年的老牌公司?为此仪器信息网专访了海能仪器的王志刚董事长和上海新仪的王勤华总经理,为大家揭秘收购事件的台前幕后。
可以预见的是,海能仪器在未来编写企业大事记时,2015年是会被反复提到的年份,尽管只是刚刚过去了半年。在这期间,海能仪器成功进行了两次定向增发,累计融资1.476亿元;占地200亩的海能生产基地全面投入运行;与浙江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和济南大学分别签订了开发黄曲霉毒素荧光检测仪和手持微型果品品质检测系统的研发项目;以初始对价4930万元收购了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近些年来,海能仪器成为了国内分析仪器厂商中一颗熠熠上升的新星,其收购上海新仪令业内人士瞩目,并不是因为收购金额,而是海能仪器的扩张速度。人们不禁要问,在微波消解仪市场,海能仪器作为业内新秀,又是如何收购上海新仪这家深耕细作了20年的老牌公司?为此仪器信息网专访了海能仪器的王志刚董事长和上海新仪的王勤华总经理,为大家揭秘收购事件的台前幕后。
转换思想
国外分析仪器公司开发新的技术后出售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国内的企业家们大多将公司看成自己的孩子,希望能一直把它慢慢培养、做大,追求管理的绝对控制。对此上海新仪总经理王勤华并不认可。
他说,自己慢慢成长是个自然生长的过程。但是面对如今竞争激烈和日益变化的市场,要在竞争中胜出并成长为行业的领导者,强强联手能带来更多的创造价值的机会。因此,行业的整合是必然的趋势。“作为一个老海归,我看到了很多现代企业通过股权的转换,并购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换来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资源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王勤华进一步说道,新仪公司通过老一辈创业者20多年的努力,在技术上成为了行业的领先者,掌握了高通量微波化学仪器的核心技术,近些年国内外的订单应接不暇。但是作为一家在上海都市里发展起来的企业,在生产能力和规模上都遇到了瓶颈。同时上海较为稀缺的土地资源和昂贵的人力成本,也阻碍了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作为一家产品线相对较为单一的企业,在面对强大国外竞争对手时也会显得资源单薄。 所以新仪公司一直在物色一个具有强大生产能力,并有雄心一起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
情投意合
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清晰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上海新仪品牌的价值和扩大市场,王勤华认为,只有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者才能成为企业的发展助力,因此上海新仪对一般的财务投资者和只想控股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以及行业外或境外的公司兴趣不大。上海新仪的目标是能共同创造协同效应,实现一加一大于二效益的公司。
而此时的海能仪器呢?海能仪器2014年1月份在新三板成功挂牌,2015年初融资1.476亿元,占地200亩的生产基地也全面投入运行。资金的雄厚及生产能力的提升,为海能仪器扩充产品线提供了条件。海能希望在TANK系列微波消解仪的基础上,继续把国产微波发扬光大,它需要一家在微波消解市场无论品牌还是知名度方面都十分优秀的企业。
海能仪器董事长王志刚用“闪婚”来形容海能和新仪的结合。他说,“海能和新仪是一见钟情。”王志刚跟王勤华很早就认识,有一次,他们简单聊了几句,没想双方就差一层窗户纸。“从3月开始,我们进入深入交流。整个过程很快,我跟勤华总(王勤华)谈这件事一共就见了三次面,加起来总时间不超过10个小时,我们的整个意向就达成了。”
洽谈如此的顺利,王志刚事后总结道,“整个并购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团队整合以及管理理念的融合。作为企业带头人拥有一颗谦卑的心,保持包容的心态十分必要。不要只考虑自身的利益需求,必要的让步有利于推动大局的发展。看到对方的优势,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不放大、不缩小。华为、苹果也有缺点,三五人的工作室亦有可取之处,以第三者的姿态公正的看待双方,才能做出正确的决定。同时,我们也聘请了具有丰富并购经验的咨询公司,对未来企业并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指导。”
他说,海能与新仪的合并,双方可以优势互补,使企业更加趋于完善。在并购过程中,我们双方的信念和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合力把国产微波消解做大做强,所以我们彼此都很开放,能真正地换位思考,相互包容。”
王勤华也谈及了并购过程,“海能仪器拥有一个年轻有冲劲的管理团队,上规模的生产基地,更重要的是海能对跟我们的合作表示很大的诚意和开放的心态,承诺并购后将海能的微波产品并入新仪的产品线,将新仪公司和品牌做强做大。海能还善于运用资本市场这个杠杆,借力发力,凝聚有能力有闯劲的行业人才,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实现企业的几何级增长,我相信在未来的仪器行业除了自己埋头研发以外,还要融入更多现代运营管理手段才能让企业做大做强。”
齐力断金
对于为何将海能的微波产品并入到新仪的产品线,王志刚说道,“本次并购的核心意义就是强化海能公司在微波产品中完全独立的品牌地位,所以保留新仪品牌,并做大做强,将新仪微波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此次并购的目的。”
王志刚深入介绍道,并购之后,海能微波研发会全部并入新仪,海能原有的TANK系列微波产品也将全部并入新仪品牌旗下,形成高中低档完善的产品线,促进新仪微波能更有力的与国际品牌竞争,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海能会进一步优化双方的技术优势,打造出更适用于广大用户的仪器设备。今后的上海新仪将专注于研发,市场推广和销售管理,所有的生产都在海能生产基地进行。通过海能生产基地细分的机加工、注塑、SMT、装配、印刷、包装等产线,将新仪微波产品的工艺及品质进一步提升。
同时,海能的4S子公司、办事处、各服务网点也将为新仪微波产品提供售前、售后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未来我们两家公司既有合作的部分,也有相对独立的产品和管理体系,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品牌、品质、服务的同步提升。
王勤华十分赞同并购之后的运营模式,他将继续接受聘任,在未来不少于5年的时间里继续担任上海新仪总经理。来自海能的徐渊,将担任上海新仪的法人代表,执行董事。
谈到将来的工作要点,王勤华说,“在未来3-5年内实现新仪公司内部功能转换,更加注重上海新仪研发中心的职能,将生产逐步转移到济南,这样我们可以腾出精力来开发新的产品,细分国内市场,开拓国外市场,利用海能各子公司、办事处的地理覆盖强化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国产分析仪器行业,已经出现为数不少的收购和并购,但在整合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对此,两位老总并不担心。王勤华说,“整合过程不容易。但双方的信念和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把新仪公司和品牌做大做强。目前国内仪器行业的并购总的来说还不多,很多也是顾虑并购后会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但这又是一个行业走向成熟和规模化的大趋势,所以希望通过我们的实践为仪器同行积累经验,让中国仪器行业出现更多的大公司可以同国际仪器巨头们竞争。”
共绘蓝图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预期,王勤华非常乐观。他说,“新仪是一家技术很强的公司,理念沉稳,市场宣传低调,销售中规中矩。而海能是进取心很强的企业,理念新颖,充满活力,善于品牌推广,有先进的销售管理体系。海能在这些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意识到需要吸收像新仪这样在某一领域有特长的企业,让每一个产品线都像凯氏定氮仪那样成功辉煌。所以我们两家公司之间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是强强联合。”
海能微波产品全部归入新仪旗下后,品牌与产品贴合的将更紧密。对于未来5或10年微波消解仪市场前景,王勤华说,“通过开发更多的应用,扩展市场空间。”他说,微波消解技术的发展已经基本成熟了,以后的创新主要集中在高通量样品处理的软硬件和细分市场化的产品上。
他接着说,“当然目前国内厂家之间的技术和服务差别还是存在,未来3-5年随着不同公司之间规模的变化,相信这样的差距还将扩大,市场的淘汰与洗牌在所难免。 随着用户对国产微波消解仪器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入,以及国产产品技术、工艺的不断提升,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将使用国产微波消解仪器。在广阔的国外市场更将是国产微波消解仪器的主战场,我们有信心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进一步挤占国外产品的市场份额。”
后序:
王志刚提到,今后,海能仪器仍有并购计划。对于并购对象的选择,他有独到的见解,“科学仪器相当于“隐性”的军工行业,是各国必争的领域。科学仪器的创新、制造及应用水平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科技和工业实力。中国的分析仪器起步晚、企业规模小、技术方面同欧美存在差距。我们国产仪器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强强联合,这是唯一出路。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计较私已之利,敢于舍得,敢于放弃一些东西,最终才是大家的共赢。”
“并购是企业横向运营发展的一种方法,在整个并购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带头人理念的相同,目标一致,大度包容,大局观强,企业有各自的特长。换句话说,大家不单纯的就是为了钱,而是有共同的目标与野心,想真正地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