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人物及资料  > 李彦宏:“互联网+”未来的两种可能性

李彦宏:“互联网+”未来的两种可能性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314 发布时间:2015-8-21 QC检测仪器网

   互联网大幕拉开后,第一幕桌面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了,第二幕移动互联网现在正处在一个让人兴奋、能够看到很多高潮、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阶段。而这一幕过后,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什么?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

近日,李彦宏在十年百度联盟峰会上作了主题演讲,分享他对产业趋势的洞察和思考。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节):

PC时代的终结和移动互联网的终章

对于这十年间互联网在中国发生的变化,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深刻的体会。十年前的峰会上,我一半时间讲的是“大幕现在刚刚拉开”,也就是说我们还处在产业非常早期阶段。但是今天,我们需要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阶段再次做一个判断。

互联网大幕拉开后,第一幕即基于Desktop(桌面)的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了。第二幕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现在正处在一个让人兴奋、能够看到很多高潮、也有很多不确定性的阶段。无数的VC涌进来,无数的优秀人才涌进来,各种各样的“补贴大战”,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一个阶段。移动互联网这一幕还会持续多久?我不知道。但是已经开始有人问我,这一幕过后,互联网的下一幕是什么?这个我想明年峰会再讲。

今天我要讲的更根本的问题是:大幕拉开,第一幕结束,第二幕逐渐进入高潮,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我想这是跟每个人相关且更为重要的问题。当然,判断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我觉得应该提早考虑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未来两种可能性

对于移动互联网大幕的终章,我觉得有两种可能性,先讲第一种可能性。

十年前当我和同事在讨论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化的时候,我们也有点飘飘然,因为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懂产品的人真的比较少。那时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从业者才几十万人,很多非常优秀的人根本没有进入这个领域。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产业格局是很不一样的。现在,我们随便去跟任何一个行业的人去聊天,他都要问你怎么看“互联网+”,他都希望能够让他的产业与互联网进行结合,所以今天的互联网和过去的互联网相比是一个完全不同规模、不同概念的东西。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我很多年没有关注过CNNIC发布的关于互联网人数增长情况的报告,因为这个数字已经没有悬念了。7亿网民的概念是什么?是中国互联网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的发展,当我们判断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和最终结局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判断中国要向哪里去,中国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所以互联网的终章可能也代表中国的经济的未来。例如,可能有几个像BAT这样通用的平台,剩下的就是很多个垂直的平台。传统产业都会在这些平台上来进行活动,依靠他们获得流量,获得客户、生意、利润。也许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即长久来讲,中国变成了永远只有传统产业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型公司这两类型的结构。如果这样的情况出现,对中国整体而言是好还是不好?这是我们需要花一点精力去思考的。

我首先想到这样一个结局是因为我发现,无论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最主流的产业不是互联网产业,而是教育、医疗、金融、汽车、房产等代表经济支柱的产业。我看到这些产业在拥抱互联网的过程当中,仍然处在一个比较迷茫的阶段。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二幕已经进入高潮,如果这些主流产业中的人仍不能想清楚怎么才能参与到移动互联网之中,那么他们的前景是堪忧的。

过去我们讲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传统产业,最近讲“互联网+”。所谓“互联网+”,就是任何一个垂直行业跟互联网进行结合的话,效率会有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我们的市场经济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传统产业和主流产业的运营效率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互联网的方法再重新做一遍,我们有可能能够超越其他的国家,使得各种产业变得更有效率,这是现在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最后谁来做这件事情?是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重新做一遍,产生一个新的平台?还是我们的主流产业、传统产业,真正地拥抱互联网,把自己的效率提升上去?

所以我想讲的大结局的第二种可能性,实际上是在说主流产业怎样真正利用互联网来提升效率。其实四五年前就有这种提法,然而今天其实这个趋势并不明显,那么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呢?我觉得还是有的。我们花了不少精力去琢磨我们能为这个行业做什么,但是想来想去单靠我们的力量是做不成的,甚至说以我们为主也是做不成的。这些行业必须以他们的行业特点为主,以他们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深厚的行业积累为基础,再加上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才能真正地重新焕发青春,提升效率,让整个行业向前走一步。

传统产业要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正确按钮”

我最近在这方面花了一些精力来研究,比如基因测序。从2000年左右开始将整个人类基因都测出来了,这在当时来说是很大的突破,人人都很兴奋,认为可以根据基因判断将来人会得什么病。在碰到华大(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公司)总裁王俊时,我对他说,未来你们的测试可能涉及几百万人,这是很有用的大数据,我们能否合作做点什么呢?但他说这个数据现在用处还不是特别大,因为这些数据是没有针对性的。如果我们想搞清楚患某一种病的人跟他的基因有什么关系,我们是无法根据一些随机案例得出结论的。

现在基因测序技术只能知道某一个基因对应某一种疾病,如果存在简单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测出来。但是实际上人的基因远不是这么简单,26000个基因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组合,对于任何一种病症,是什么样的组合导致了疾病的发生,在医疗领域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计算的。我了解之后认为这个按照我们的技术是可以计算的,但是这些问题如何能被提出来,我们也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所以未来这一类型的应用就要依靠这些行业的数据积累,他们自己把问题提出来,和我们互联网公司不断地结合,从而实现对产业的改造。

另外一个例子是物流行业,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18%,美国占8%。我们的物流成本太高,其原因是效率太低,公路上的货车有40%是空跑的。所以为什么同样的东西,在中国买比在美国买还贵,就是因为中国运输成本高。这类问题恐怕不是一个互联网公司有大数据、有计算能力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对这个行业有深刻的洞察,才能够知道你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能力解决了之后,整个产业的效率才会提升。

未来的第二种结局可能真的是这些传统产业拥抱了互联网,找到了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的那一个right button(正确按钮)。未来的这两种结局到底哪一个是主流,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遇见未来实验室,共探科技新纪元 20
VisionChina2025(上海
AMTS & AHTE South
科技盛典,洞“析”奥秘 2024慕尼
2024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逛
距离2025最近的一场电子信息行业盛
观众登记启动|优解制造未来,锁定20
聚力向新,抢抓3月机床采购季
开幕倒计时8天,第104届中国电子展
202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 展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点亮梦想之光”青少年科教公益行进博
进博快报 | 瑞典商会领导嘉宾到访海
擎画未来 千人齐聚「蔡司全球质量创新
“组合拳”出击!突破电池膜球面高精度
数字驱动产业升级 | 第四届产品数字
创新交锋 蔡司全球质量创新峰会剧透第
30周年 | InnovMetric
守护生命之盾:医疗器械行业的质量精准
海克斯康亮相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
航空业案例 | 三维扫描和增强现实技
权威!海克斯康QUINDOS软件荣获
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公布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