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浪潮下,拥有先进制造业夯实基础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在积极主动地拥抱新常态、新机遇。
开发区6号大街,一栋栋簇新的现代化写字楼在夏日阳光下熠熠发光,吸引着海外智囊团和资本方的注意。就在不久前,这座以国家和地区命名的“新加坡杭州科技园”迎来又一国际知名的创新研发机构的签约落户:SMART中国创新中心。
按照双方合作意向,接下来会有一大批海外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热门产业项目,“迁居”此处进行研究及产业化,每个项目的背后还会有两到三名外国专家及其他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团队提供智囊支持。
SMART的落户,只是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制造重镇”向“智造高地”转型升级的一个成功缩影。从生产一线,到园区招商;从大学生萌生创业想法,到规上企业技术改造……处处传递着新技术、新信息、新智慧的蓬勃生机,给予这个成立二十余年的国家级开发区注入再次腾飞的强劲动力。
创建124家企业7家产值破亿元
国内外高层次智囊团加盟下沙
前面说到的SMART,并不是那款知名小车,而是新加坡麻省理工技术研究联盟的简称。
这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新加坡国家研究基金会共同创建,是麻省理工全球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国际科研合作机构。该联盟在众多研发项目中寻找具有重大社科意义的创新项目,通过其专业的Venturecraft平台促成其产业化。
据介绍,这次合作就将由Venturecraft与开发区合作设立SMART中国创新中心,将前者目前已有的约160个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研发项目,引导到开发区新加坡科技园进行研究及产业化。
以上项目将以每年6-10个的速度进行产业化,每个项目的投入将在1500万元以上,均会引进由两到三位的外国专家及其他高层次人才组成的团队,并有相应的投资公司和经营团队给予资金和营销上的支持。
业内人士分析,项目落户后,将复制国际科研体系,进一步提升开发区科研实力。同时,项目在新加坡已有成熟的运作体系和成功的产业化经验,可行性较高。此外,随项目落户的人才质量高,团队逐年增加,每个项目平均2-3名外国专家,具有很强的人才带动效应。
受到国内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创业潮影响,国外的项目人已经按捺不住,急于参与其中。据悉,第一批预计12个项目准备逐步落户开发区,这批项目均来自于SMART平台或直接由麻省理工许可,行业涵盖了物联网、医疗器械、环境科学等。
在新加坡麻省理工技术研究联盟之前,开发区也已与数家大院名所达成战略合作。比如,与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合作,由该所牵头的国家重大专项正在加快推进,与浙工大合作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运作主体也已设立。
高层次合作,带动高端创新要素加快集聚。
近年来,围绕建设“东部科技港”和“东部人才港”,开发区通过引才联络站、引才顾问、小分队引才等形式,加大引才力度。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730名,其中“国千”23名、“省千”34名、“市521”1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数达到124家,产值上千万企业40家,产值上亿元企业7家。
168个研发中心9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来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的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新产品产值等指标增速优于全区,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9.6亿元,占比39.2%。
技术创新,成为了开发区保持经济发展优势的主要驱动力。
开发区目前已有市级以上研发(技术)中心168个,设计中心9个,研究院7个,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三年增加了70%。不仅本土企业设立研发基地,就连松下、东芝、玫琳凯等外资企业都在开发区建起了研发中心,国际化妆品巨头玫琳凯更是直接将亚洲研发中心搬迁至下沙。
区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已达94家,去年高新技术产业利润增长28%,高于全市14.5个百分点,创新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这更离不开一线员工的技术创新和一线职工参与的团队创新。今年五一前夕,开发区推出首届“创新在一线”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受到开发区企业的热烈响应。大到车型生产线柔性化改造、机器人快速协作系统,小到便携电脑的铰链、新型奶粉勺设计,无不体现出一线产业工人和技术团队的智慧。
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师马新刚和他的团队这次获得了“创新在一线”评选的一等奖。他们的研发项目名为LED芯片湿法图形化蓝宝石衬底技术,取代了原先需进口的产品,不仅品质更有保障,还每年能节约3000多万的成本。
开发区职工的发明创造不少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九阳豆浆机已颇有名气,如何使豆浆机工作过程中启动自动保护防止溢出,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的赵克龙等基层员工共9人自发组建攻关小组,开发出防溢信号采集系统新结构,现已在40余款豆浆机上推广应用。通过技术改良,还使得整机的成本每台节省约1毛钱,年推广价值却超过了100万元。
“开发区的制造早已开始转型,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注重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智慧产品远比大家知道的要丰富。”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马桶盖背后,下沙还有一支“智造”大军队伍-九阳、奥普的智慧家电越做越好,华银教育多媒体、数源移动通信等公司的信息化终端在各地受到欢迎,普望生物成为国内目前领先的肝硬化和肝癌诊断试剂开发公司,民营企业福膜新材料研发的特种薄膜打破了行业进口壁垒……打响“下沙智造”品牌。
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政策也在加大扶优扶强力度。通过深入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区内5亿元以上企业销售产值占全区比重达80.5%,继续发挥了支撑带动作用。
工厂物联网从开发者到受益者
工业4.0产业链布局显山露水
开发区8号大街,毕业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郭斌,7年前瞄准行业发展趋势,在这全市制造业前沿重地创办了杭州沃镭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杭州沃镭科技有限公司)。
因为是初创的技术型企业,沃镭起步时并没有做大而全的产品,而是专注于汽车制动领域的自动化智能检测装备,这是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借助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先进传感检测技术,对产品的压力、流量、位移等多种参数进行实时检测,从而实现全自动化的在线定量分析及判别,替代了人工肉眼主观判断的传统方法。检测过程变得省事省力省心,更能将所有产品数据自动存入产品数据服务器,实现了产品数据的保存、查询以及追溯等功能。
“我们研发的检测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厂家原有粗放型、低精度的定性检测方法,实现了高精度、重复性好、自动化的定量检测。”
郭斌说,虽然前期研发投入很大,但好在赶上了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风口”,这几年业绩保持在50%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沃镭已形成了涵盖汽车底盘、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系列产品,具备了从试验设备、在线检测设备到成套自动化装配检测线的全面设计制造能力。经过持续改进产品性能,已成功为国内多家知名汽车生产厂及零部件企业提供专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开发区另一家企业,杭州和利时自成立以来以每年承接逾千项自动化工程,满足从现场层-装置控制层-生产管理层-经营管理层各个层次的自动化、信息化需求,在电力、石油、化工、建材、冶金、造纸、制药、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现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自动化系统工程服务商和设备供应商。
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开发区具备门类齐全、面大量广的传统制造业,这为开展两化深度融合、工业4.0提供了极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平台。在培育了如杭州和利时、正泰中自、沃镭智能、三花通产等一批具备为多领域、多行业解决工厂物联网系统集成能力的,从事工厂物联网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服务型公司之外,开发区也积极鼓励企业改建“智能工厂”。
中策橡胶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管理系统项目、顾家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产销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研发项目等工厂物联网项目已陆续改造完成,还有不少企业也将在近期准备加入工厂物联网改建队伍,尝一尝“互联网+工厂”的生产管理甜头。
建立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
聚合区域优势打造众创生态圈
“通过微信等平台,我们整合连接各项高校后勤服务资源,可以为师生实现报修、订餐等高效便捷的服务。”致力于开发高校后勤服务O2O项目的格式科技,刚入驻开发区的首家市级众创空间——WE-LINK“1024”创新基地,项目已获得首笔数百万元的投资。
用一个月的咖啡钱,就能等额租到轻型办公区的工位,周围都是同样年轻,有想法有激情的创业者,背后则是支撑有力的政府服务、科研资源以及资本扶持……虽然投入运营不久,WE-LINK“1024”创新基地已入驻了8家众创企业,涵盖互联网、智能制造和文创等行业。
据悉,入驻于此的创业者可以享受拎包入驻服务之外,还能获得种子资金、市场推广、导师指导、政策对接、风投机构对接、人才对接等增值服务。
相似的创业空间正在开发区落地生根。由开发区管委会牵头,下沙大学城各高校、孵化器、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服务机构及部分代表性的创业和孵化企业共同发起区域性众创空间联盟——WE-LINK众创联盟,对创业创新成员单位给予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从场地载体、金融资本、创业活动、创新氛围、公共服务等全方位支持联盟成员发展,建成创新、创业、孵化、加速、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众创生态圈。
根据众创联盟实施方案,在WE-LINK“1024”创新基地作为联盟落地的首家众创空间基础上,将加快建设“大企互创”、“创客公寓”等规模在500-5000平方米的新型众创载体,力争年内建成一批5个以上的特色众创空间。并充分利用区内现有厂房、楼宇等闲置空间改造建设,三年内力争建成12-15个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累计孵化项目1000个。同时,加快启动浙大数码港项目,建成联盟孵化加速器,实现孵化——加速全程、大体量、全服务、聚特色的新型创新平台。
WE-LINK众创引导基金也将启动。通过三年内投入资金1亿元、吸引社会资本4亿元,形成规模5亿元的众创基金,扶持众创企业发展。
此外,房租减免、装修补助、办公支持、活动资助等一系列针对众创发展的扶持政策也将制订出台。
交易金额突破8亿元
打通进口+出口“跨贸”全业务
这里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全省最大的大学城,还有全市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曾几何时,杭州下沙出口加工区是联通世界的桥头堡。今天,跨境电商构筑起的“网上丝绸之路”更是将这片土地推到了“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浪尖。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海关、国检、商委等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杭州(下沙)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实现了2014年5月7日保税进口实单运作、2014年9月19日直邮业务启动,在试点业务覆盖、交易规模、模式创新、产业集聚等方面多点开花,领跑全国同行。
走在全国试点前列的下沙园区,无疑对企业有强大的吸引力。包括天猫国际、苏宁易购、母婴之家在内的跨贸电商平台,网易考拉、银泰网在内的跨贸垂直电商和中外运、EMS、网仓科技、费舍尔等20家跨贸电商服务企业。
开园以来,园区已实现进口业务近400万单,交易金额超8亿元人民币,区内已注册跨境电商企业超过80家,服务平台上备案的海外电商已超过300家,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跨贸产业体系。
而园区业务的版图依旧还在扩大:
在出口业务方面,探索出适合工业产品出口的M2C、跨境B2B以及特殊监管区跨境网购保税出口等模式;积极引入跨境出口电商平台,对接一达通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创造条件,迅速做大跨境电商出口业务规模,打造外贸发展新亮点。
在冷鲜业务方面,努力创造条件,争取肉类、水果等口岸资质早日获批。按计划,前期将整合拓展现有6400平方米作为启动冷链场地,建设冷冻、冷藏、恒温等库区,配备独立专用的查验和监管设施。
在建立展示体验中心方面,第一家“O2O”体验店已于4月正式开业,同时将利用加工区门口500平方米的独栋楼物业,以进一步完善下沙园区服务功能。
放眼未来,开发区将抢抓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大机遇,引导企业顺应工业4.0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物理系统等手段,着力打造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以工业机器人、自动控制系统、集成电路、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专业化企业,努力打造智能装备产业发展高地。
围绕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重点领域,着力引进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信息技术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项目,全力构建特色鲜明、集聚集群、优势突出的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格局。
围绕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要求,将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独特优势,推动试点走向示范,大力支持工业电商发展新模式,鼓励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提升跨境电子商务整体水平。
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