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仪器产品爆发期将至
自从两化融合的命题提出至今,许许多多的行业已经就这个问题展开过无数次的讨论,而迄今为止,作为两化融合的主体,绝大多数企业看两化融合依然觉得是一个遥远的、高大上的问题。这个问题究
竟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许多企业知道得并不清楚。企业为自己的财务、仓储、人力资源等板块配备各种信息化的系统,这固然可以称之为两化融合的一方面,但这还远远不够。真正的两化融合,指的是将生产模式和生产过程用信息化管理,而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应该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只有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才会在提高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上真正看到效果。
而如果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那么每一个生产环节自然就会有数据输出,质量由信息化系统监控,生产由信息化系统按订单处理,唯有这样,中间库才可能无限趋近于零。
如今在仪器仪表行业,由工信部批准、协会牵头组织的相关项目正在进行中。协会精心挑选了三家行业内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类型的企业,在三家企业内进行生产过程信息化试点。奚家成透露,他希望能将试点企业的经验成果整理成教材,供更多企业参考。如果有别的企业想要进行生产过程信息化,就可以根据这本教材,结合自己的信息化基础、选择起步阶段,并参考教材中的范例,来推动自身两化融合的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仪器仪表行业的产品必然会在其中大显身手,既实现了自身产业的两化融合,又能够推动行业向前发展,如果有朝一日,相关的教材和经验也能够被其他行业所借鉴,并付诸行动,那仪器仪表行业将有望迎来自己新一轮的春天。
市场繁荣发展
根据《国家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要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监测网点由2010年的344个扩大到2870个;监测样本量从12.4万个/年扩大到287万个/年。据此推算,新增网点数量达2526个。
2010年,中国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规模超过百亿,并且市场增长速度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检测仪器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是因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国产低端检测仪器进入市场,价格杠杆撬动了市场需求的攀升。
当前食品安全各项指标中,残留农药、兽药、渔药、等参数的检测最受关注,因此,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如质谱仪、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利润丰厚的高端仪器及快速筛查仪器市场前景看好。
如果国产检测仪器能够形成突破,其相对强大的性价比优势,能够满足市场对低成本设备的需求,同时势必对进口产品的价格构成压力。
推广使用国产仪器
在推广使用国产仪器方面,还存在人为思想误区,导致出现人为的障碍。不少用户在购买分析仪器时总希望买性能指标高的仪器,这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这些高性能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用得着,如果用不着,就是花钱买了用不着的指标。买了仪器不用或开机机时不足,这种“显性”浪费,容易受到人们和管理者的注意,而花钱买了用不着的过高或过多的性能指标,这种“隐性”浪费,常常不为管理者所重视,甚至不被察觉。有了思想上的误区,在招投标过程中就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怪现象,一些用户或管理者为了买到进口仪器,对国产分析仪器设置人为障碍,国产仪器没有哪一个指标,偏偏提出要那一个指标,以此避免买到国产仪器,即使现有国产分析仪器的性能指标已能满足实际分析测试工作的需要。这种有意将国产分析仪器排挤在招投标之外的做法,是很不公平、不公正的。
比如西北某省为县级农检站购买11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标书中提出的指标都很高,如八灯以上自动切换转台,对于主要是单元素测定的仪器,用得着同时装置8只空心阴极灯吗?而且还要多于8只空心阴极灯,真令人费解!正像读者在评论中指出的,指标是“完全按某某产品参数搬上去的”,是明显限制国产仪器的。高指标是以经济为代价的,花钱买了用不着指标,如读者所言“就成摆设了”,其后果是,外行人“欣赏”不了这些用不着指标,内行人看了觉得是不珍惜纳税人钱的极大浪费。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管理者和招投标主管单位严格审查招标书提出的仪器性能指标的要求,特别是大型招投标,需邀请专家把关。在招投标过程中,要避免花钱买无用的高指标和多指标造成的“隐性”浪费,制止有意排挤国产仪器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