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好不好?正在搭建的“闵行区公共政策传感平台”,有望给出确切答案。据闵行区消息,专事公共政策评估的这一平台将于年内启用,届时全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区干部、企业负责人中将有2000余人成为“传感器”,在公共政策制订之初就接收到政府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并即时反馈意见;政府将据此决定该项政策的出台结果,不妥的政策可以当即叫停。同时,闵行区大联动中心也将在年内启用“流水号”管理系统,忠实记录事务受理解决全过程。
“传感器”与“流水号”,均直指政府公共服务中易被忽视的环节——“无效公共服务”,这也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闵行区着力根治的“毛病”。政府一厢情愿制订公共政策,曾是许多地方的通病。区政府研究室一位负责人介绍,闵行区曾就一项针对困难人员的民生补贴政策听取相关人员意见,令职能部门意外的是,不少与会者当场告诉政府,这笔钱根本花不到“刀刃”上。细加推敲后发现,政策制订的部分环节出现漏洞,导致政策即便推行也难以贴肉,甚至成为新的负担。
而成立数年的区大联动平台,在后台集中诸多职能部门、形成一门式受理的同时,也暴露出缺陷:某一事项可能需要几次向平台反映,却缺乏统一的跟踪机制。市民如果打入3次电话,每次都需要将问题原委从头说起,办事效能大大降低。
“要公开我们跟群众接触的点,找到有效公共服务和无效公共服务的案例,找到政府反应慢、拖延、反应质量水平差的一个个点。”闵行区委书记孙潮在谈及践行群众路线时就此表示,向“无效公共服务”开刀,正是呼应群众对政府的严格要求。
此前,闵行区已在全国率先试行公共政策制订前评估工作,一年间推进9个区级层面的单项政策评估和1项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对涉及超过1000万元的重大财政支出或政策对象超过1万人(户)的重大政策,区里还明确评估步骤。评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第三方机构人士等参与,在政策出台前充分讨论,个别尚不周全的政策即被叫停。
此番新增的“传感平台”,则是评估机制的升级版。据介绍,闵行区将在全区范围内选取一批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村(居)委、社会组织、社会热心人士,以及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大联动中心、代表委员联络站、信访办等设置“传感站点”,公共政策制订完成后即启动“传感”,通过网站、移动终端等方式向“传感器”们发送有关信息并展开征询,形式包括填写实名调查问卷、线上征集意见、线下召开座谈会等;点对点的反馈意见均将被后台收集分析,并作为政策评估的重要依据。
而大联动平台中的“流水号”,则将全程记录政府部门的办事效能。根据设计,案件一经受理即生成可供查询的流水号,反映人或当事人在收到流水号1个工作日后,即可上网查询案件承办部门、办理时限等信息。区政府除明确涉事部门首问责任制外,还将启动督查机制,对流水号中发现的超时、办理不力等现象及时督查;纳入流水号管理的事项办理情况,也将纳入政府部门的效能考核。
“谁积极、谁推诿,都一目了然。”闵行区区长赵祝平表示,此举有望倒逼政府部门提升面对群众的办事效能;流水号系统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也将为政府公共决策提供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