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东渡检验检疫局,时刻上演着“争分夺秒”的口岸物流通关便利竞赛,这个竞赛不是和其他口岸比,而是和自己比,赢得的不是奖牌,而是进出口企业和群众对检验检疫部门信任和支持。近年来,东渡局主动推进改革,服务外贸发展,不断提速、提速,再提速,取得了显著成效。
时间就是效率。如何完成年人均2.6亿美元的检验检疫业务量?如何保证一年30万批货物高效通关?秘诀就在于改革创新。2007年初,东渡局全面实现进出口货物“码头查验为主、周边场站为辅”的集中查验模式,彻底改变了检验检疫人员在口岸、仓库、工厂来回跑的局面,集装箱货物避免了二次移箱,使关、检查验由串联作业过渡为并联作业,企业节省了派人、派车和物流的成本。
为了实现集约化科学管理,2009年,东渡局率先全国研发应用电子闸口系统。2010~2011年率先全国推广电子监管、电子监察系统,实现进出口企业、进出口货物两个“全覆盖”。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达到进出口货物全申报、全监管、闭环式管理。无须查验的货物在报检信息提交后几分钟内即可获得放行信息。据海天码头测算,平均每个集装箱因此通关提速1.75天、节约物流费用200元,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1.2亿元。
除此以外,东渡局推进集中查验区分类管理,向诚信码头、场站下放部分协检权限,如进境空箱实施“码头抽查(10%)+场站协检(100%)”二次查验模式,空箱周转率提升20%,检出率提高1.5倍;出境适载检验根据场站类别,设立不同的抽批查验率。各码头、场站均设置了协检中心或协检员,相继建成9大功能平台,分别是食品、危险品、废物原料、冷藏箱、空箱、车架位等现场查验平台,和卫生处理、熏蒸处理、食品标签整改等后续监管平台,集中查验区实施电子闸口管理,并配备视频监控系统。
2月16日,笔者在厦门永兴泰商贸有限公司看到,仓库工作人员小许正在把一箱进口葡萄酒搬到办公桌上,并先后将纸箱的各个侧面和葡萄酒标签对准安装在桌上的一个被称作“V眼”的摄像头。小许告诉笔者,这是协助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工作的一部分。
原来,这是东渡局正在推广的一种新型“云查验”模式,目前已经在进口食品监管方面试点成功。该模式利用云视频平台,将15个进口食品指定仓库和认可仓库改造为远程查验区,区内安装清晰度较高的视频监控系统,除了高风险货物(项目)在口岸完成作业外,其余均直接从码头运到监管仓库,再进行远程视频查验。
通过远程查验系统,检验检疫人员不仅可以与协检员对话,还可以要求协检员通过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IPAD等)传回查验对象的箱号、封签号、货物、唛头、标签、包装材料、相关标识等需要检验和比对的图像信息,监督协检员完成取样、截图、施封、标签整改等指令。
据永兴泰公司总经理林峰介绍,采取“云查验”模式,每批货物缩短通关时间1天,每个标箱减少物流费用382元,而且将码头验货、仓库理货两个环节合并在仓库一次完成,省时、省力并可减少货损风险。
东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下,查验人员不必来回奔波,查验时间无须限定在“8小时”之内,可实现可视、移动、双向交互、一对多查验的“全时空监管”功能,随时随地完成查验、取样、监管、放行等工作,缓解检力不足的问题,并能够通过固定、移动视频,全程留痕,保证监管到位。
改革催人奋进,改革永不落幕。东渡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述明表示:“新的一年里,东渡局将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更加一如既往地推进法检制度改革,服务地方外贸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