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2014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全力拓展铝深加工领域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385 发布时间:2014-1-16 QC检测仪器网 |
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的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可以被称作中国铝工业漫漫征程的一个“缩影”。近几年来,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中国国际铝工业展也由过去专注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各类设备、技术和专题论坛,渐渐“瞄向”高端铝深加工相关的领域。
“我们是中国铝行业的一员,展会的变化,其实是整个行业变化的体现。”谈到2014年的铝工业展,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主办方——励展博览集团助理副总裁张岚表示, “2014年,铝工业展将更加深入的扩展铝材深加工方向上的采购资源,为参展企业带来更多应用领域客户。我相信,深加工将是中国铝行业的未来所在。”
深加工,中国铝工业的未来
根据资料显示,虽然电解铝产业向西部(新疆、青海、内蒙等省区)能源富集的区域转移力度加大,但由于电解铝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电价成本居高不下,造成冶炼企业亏损面越来越大,整体铝冶炼行业利润仍是负数。在铝行业整体萧条的格局下,铝压延加工利润却大幅增长,全年投资1240余亿元,同比增加68%;铝加工利润也大幅增长,年度利润总额为200余亿元。
铝深加工行业在2013年中国铝工业总体呈现产量平稳增长、投资增幅回落、能耗水平提升、经济效益下滑、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成为 “黑马”,实现了逆势飞扬。
但不可回避的是,中国铝深加工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铝深加工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使铝深加工成为拉动铝工业的重要引擎。
建筑、包装、汽车——三大潜力应用领域
近年来铝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电子制作、家电制造、航空航天、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都广泛应用,尤其是建筑铝模板、包装、汽车三大应用领域潜力更是巨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发展突飞猛进,铝模板首先在南方沿海地区悄然兴起,并由南向北一路“攻城掠地”,得到快速发展。由于铝模板符合我国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政策,实现了以铝节木和循环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交通运输行业的轻量化成为趋势,而以铝代钢,加强铝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比例与应用范围则成为关键。“未来汽车行业中铝深加工产品的应用,将占应用领域中最大比例。”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有色金属行业的专家都一致认同上述观点。汽车行业以铝代钢也是近年来白热化的讨论话题。轻量化的“铝代钢”涵盖了商用车、货车、客车及半挂车等各个品种,丛林集团、晟通集团等一批企业已经在全铝化挂车的推广应用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未来汽车车身的95%以上都要用加工后的铝产品,市场需求广阔。
包装领域对铝材的应用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产生。当时,欧洲人就开始用铝箔来包装巧克力。从那时起,人类就认识到铝箔材质轻、高阻隔性、遮光、抗紫外线、防潮、绝热、保质期长等特性,今天,铝箔被广泛应用到卷烟、食品、糖果、奶制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在非常广阔的领域里满足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目前,中国的铝箔的产量、消费量、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
新举措,全力拓展铝深加工领域
2014年,将是中国国际铝工业展览会走过的第十个年头,更随中国铝行业发展的脚步,铝工业展将以深加工为核心方向,强劲关注建筑、汽车、包装三大铝应用领域。
本届展会将围绕“绿色建筑”,首次系统探讨铝模板的应用及发展,邀请物资租赁企业、地产企业、建筑工程企业、模板生产企业,围绕“绿色建筑”这一话题,共同打开铝模板、彩色铝板、装饰板在建筑中的应用“大门”。
展会主办方还将邀请汽车行业协会专家、汽车用铝专家及龙头企业汇聚一堂,就“铝在专用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解读汽车轻量化及铝材创新前景,为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实用参考。
与上届展会一样,展会将继续与欧洲铝箔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和中国包装联合会携手,共同分享欧洲铝包装创新产品设计思路。不同的是,此次携手将探讨国际新兴产品铝制瓶盖、铝箔包装及铝喷雾罐的市场发展,分享国内优秀铝制包装产品的市场开拓经验。
有人说,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铝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比例。2014年,在铝工业驶入高端市场“蓝海”之季,铝展会以其十年的品牌影响力和感召力,将铝深加工领域所有的优势和要素集中起来,构建中国最大的铝深加工平台经济体,让观众在此拓宽视野,让制造商在此瞭望全球尖端科技,让终端客商在此集中洽谈需求,各方最终实现有效的业务拓展,共同助推中国铝工业成功转型升级。
更多展会详情请访问: http://www.aluminiumchina.com/home2014/
媒体联络人:林林 先生
电话:010-5933 9349
E-mail:titan.lin@reedexpo.com.cn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