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安全需要检测标准为准绳,日前,环保部正式发布《水质氨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水质磷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等7项国家环境标准,并决定于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饮用水“新国标”7月1日起正式实施。然而据调查发现,纸面上的标准并不代表实际监测能力,水厂水质达标并不代表居民家中的“龙头水”即可直饮。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新国标”如何造就“高水质”?
按照“新国标”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检测指标新增了有机污染物、农药、雌激素等方面检测指标,基本实现了饮用水标准与国际接轨。老百姓对于“新国标”最直观的感受就应该是水色清亮、水里没有异味,然而果真如此么?
目前我国约14%的水源地水质不合格,约35.7亿立方米水源水质不达标;水厂设施陈旧,全国95%以上的公共供水厂是在饮用水卫生新标准颁布之前建设的,难以达到新标准要求;管网老化,漏损和二次污染严重……董民强表示,即使按照“新国标”的106项标准全部监测合格,居民家中的水仍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二次污染”。
高标准必须依靠切实可行的措施、实实在在的监管。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建议,住建部、卫生部在每年的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检测统计范围,尽可能涵盖不同供水方式下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检测信息,提高检测频率,同时引入第三方监测机制,并将水质检测数据及时公开,让高标准走进千家万户的水龙头。
近期,苏州市站承担编制的《水质氨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665-2013)、《水质氨氮的测定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666-2013)、《水质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667-2013)、《水质总氮的测定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668-2013)、《水质磷酸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HJ669-2013)、《水质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670-2013)、《水质总磷的测定流动注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671-2013)等7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由环保部正式发布。上述标准均为首次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苏州市站承担的此次国标制订工作历时5年,显著提高了本站开展国标制订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和科学化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完善环境标准体系、加强环保监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